一起可乐饮料引起学生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155.3+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0-0950-01
【关键词】 饮料;腹泻;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2007年9月17日至30日,乐清市翁垟镇二中63名学生先后发生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经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定为一起由可乐饮料污染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1 基本情况
翁垟镇二中为乐清市普通高中,位于翁垟镇工业区内,学校占地面积78亩,硬件设施和教学设备较好。目前学校设3个年级,30个班级,共1 296名学生,其中男生621名,女生675名;住校生1 033名,走读生263名。教职工151名。学校设有医务室,医务人员1名,大专毕业。住校生三餐均在学校食堂就餐,双休日回家,平时无学生在校外就餐,走读学生回家就餐。
, http://www.100md.com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流行情况 从9月13日至9月20日累计发病63例,罹患率为4.88%。首例病人为陈某,9月13日15:00发病。9月15-17日出现发病高峰,9月18日发病人数明显减少,见图1。病例地区分布较分散,来自5个乡镇,分布在14个班级,最多为高三(2)班5例,无班级及乡镇聚集性。男性36例,女性27例,男、女比为1.33∶1,发病年龄最小16岁,最大19岁。
2.2 临床表现 63例病人中,发热占60.32%(38/63),恶心占26.98%(17/63),腹泻占100.00%(63/63),腹痛占73.00%(46/63),无脓血便。血常规白细胞分类中性升高占44.43%(28/63),粪便常规检查未发现脓细胞。
2.3 治疗情况 病人分布在校医务室及翁垟镇卫生院就诊。经采用输液,口服氧氟沙星、黄连素、庆大霉素等1~3 d治疗后大部分病人很快治愈,无死亡病例。
, 百拇医药
2.4 危险因素调查 教师楼、实验室、综合楼采用市政供水管直接增压供水至楼顶不锈钢水箱,实行二次供水;学生宿舍楼生活用水采用市政供水先至地下蓄水池,后增压供水至楼顶不锈钢水箱后二次供水。该学期学校食堂市政直接供水不正常,经常采用地下蓄水池增压供水。餐厅设有碳酸饮料机直接供应饮料,制作工艺流程简陋,饮料原液与过滤后“自来水”稀释混合,再以“饮料”销售给学生。学校设有开水房,直接供应学生开水。学校地下蓄水池于2006年9月建成,为封闭式,面积为8 m×8 m,水池深2 m,约蓄水130 吨。水池的东南角上方有一个井栏,口有1.5 m×1.5 m,栏口高20 cm,以水泥井栏围墙围成,加盖,周围及平面无明显裂痕,但不能排除渗漏的可能。水池的西北角低于地面30 cm处有排放的溢水管道,直接排放汇入到学校宿舍楼外的排污管道。如果溢水管道水阀不关闭或失灵,污水就有可能直接通过溢水管道倒流到水池,水池受污染的可能性很大。水池于2006年9月建成至今,未经过清洗和消毒处理。水池水长时间不用使得有效氯挥发,水质质量下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 http://www.100md.com
3 实验室检查
水质检验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检查包括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在内的致病微生物。采集食堂15-16日留样食品28份,食堂从业人员肛拭32份,未检测到致病菌;采集学校蓄水池及二次供水水样13份,有7份检测结果总大肠菌群超标;学校蓄水池水、学生宿舍楼的生活用水、食堂的洗碗池水氨氮超标;饮料机内壁表面涂拭样品3份,其中一份样品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63例发病学生肛拭检测结果,8名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其余肛拭未检出致病菌。
4 讨论
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按照《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可以确定该起疫情是由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饮用学校提供的可乐饮料是引起这起腹泻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造成此次感染性腹泻原因可能是由于饮料机于2006年10月安装至今未清洗、未消毒,不符合卫生要求,在拆除饮料机时内壁附有一层黄黑的颜色,底部有沉渣,内壁涂拭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加上学校蓄水池受污染,总大肠菌群超标和氨氮超标,直接将“自来水”稀释饮料原液而使饮料受污染。
经采取对发病学生及时隔离治疗、拆除饮料机、停止供应饮料、学校内外环境消毒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建议学校定期对蓄水池进行清洗和消毒,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注意饮食饮水卫生。
(收稿日期:2009-02-02;修回日期:2009-05-27), 百拇医药(卢汝透 杨曙光 谢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