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9年第11期
编号:11851279
上海市静安区学生肥胖危险因素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1月1日 《中国学校卫生》 2009年第11期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学生肥胖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为开展肥胖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静安区2所初中、2所高中的2 111名学生,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出生体重≥3.5 kg的占22.5%,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27.0%,22.1%;母亲超重、肥胖的分别占12.3%,3.7%,父亲超重、肥胖的分别占25.5%,6.3%,哮喘检出率为12.0%,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15.6%,11.7%。早餐情况:1周早餐次数≤5次的占18.0%,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21.4%,18.0%;晚餐情况:进食速度<20 min的占35.5%,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35.2%,35.8%;与2003年调查结果比较,除哮喘检出率外均有所上升;食品情况:喜欢油炸食品、肉类的分别占24.0%,39.9%,而2003年分别占71.7%,73.5%。夜宵食用情况:88.6%的学生曾经食用夜宵,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81.8%和89.1%。结论 通过干预,喜欢吃油炸食品、肉类的行为有所减少,但是大出生体重、父母亲超重肥胖、不吃早餐的有所上升。哮喘、进食快等危险因素仍不同程度存在。晚间适量食用低脂夜宵对长时间作业的学生预防肥胖是有保护作用的。
,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 肥胖症;出生体重;遗传;哮喘;饮食习惯;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5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1-1018-04

    在人类基因基本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过去20 a肥胖均显著增加,说明环境和行为因素影响肥胖。2003年笔者调查显示[1]:“出生体重≥3.5 kg”、“母亲BMI指数≥25 kg/m2”、“有哮喘史”、“1周内吃早餐次数≤5次”、“晚餐进食速度<20 min”、“喜欢吃油炸食品”、“喜欢吃肉类食品”、“喜欢吃蛋类及其制品”等8项是肥胖的危险因素,“1周内曾经食用夜宵”是肥胖的保护因素。本研究旨在继续探索影响学生肥胖的行为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按知情同意原则,抽取静安区2所初中、2所高中的预备班~初二、高一~高二学生2 111名,预备班计入初中内,初、高中人数分别为1 035人,1 076人,在统计合计时,初、高中人数按1∶1标化。学生年龄为11~18岁,初中组、高中组的年龄构成与2003年的相似,男、女生分别占49.1%,50.9%,而2003年分别占41.1%,58.9%,2次调查的年龄构成相仿。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2008年的肥胖标准是2003年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分类标准建议”,非肥胖组由“正常”和“超重”合并而成。

    1.3 统计分析 百分率比较使用χ2检验;初、高中合计中肥胖组、非肥胖组的率因经过校正,不进行显著性分析。使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出生体重 2008年出生体重≥3.5 kg的占22.5%,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27.0%,22.1%;而2003年占19.8%,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26.0%,18.6%[1]。见表1。

    2.2 父、母亲营养状况 2008年母亲超重(体质量指数BMI在25~28 kg/m2)、肥胖(BMI≥28 kg/m2)的分别占12.3%,3.7%,而2003年分别为9.3%,1.8%[1]。肥胖组母亲超重、肥胖的比例均高于非肥胖组;除高中非肥胖组外,2008年母亲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2003年[1],见表2。
, 百拇医药
    父亲超重、肥胖的分别占25.5%,6.3%,而2003年分别为23.3%,4.5%[1]。肥胖组父亲超重、肥胖的比例均高于非肥胖组;2008年父亲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2003年。见表3。

    2.3 哮喘 见表4。

    2008年检出率为12.0%,而2003年为12.8%[1]。肥胖组哮喘的比例均高于非肥胖组;2008年哮喘检出率均高于2003年[1]。首发年龄60%以上是6岁以下幼儿。

    哮喘学生在哮喘发生后“比之前食用食品多”、“比之前参加体育活动少”、“比之前休息时间多”的,肥胖组分别为55.6%,66.7%,72.2%;非肥胖组分别为7.9%,41.0%和36.4%。

    2.4 早餐 2008年1周早餐次数≤5次的占18.0%,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21.4%,18.0%;而2003年占16.0%,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22.8%,14.8%,见表5。早餐以谷类、乳制品、鸡蛋、橙汁等多见,分别占92.1%,63.1%,41.7%,9.3%。
, 百拇医药
    2.5 晚餐 2008年进食速度<20 min的占35.5%,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35.2%,35.8%;而2003年为34.4%,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44.1%,32.7%[1],见表6。晚餐就餐时间以18:00-19:00为主,占67.9%,其次是19:00~20:00,占21.0%。晚餐采购者、制备者以父母亲为主,分别占80.4%,79.9%,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分别占17.8%,18.3%。

    2.6 喜欢食品 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喜欢的食品种类是有差异的;蔬菜水果占61.0%;油炸食品、肉类、零食、鱼类分别占24.0%,39.9%,39.9%,33.6%,与2003年[1](2003年无蔬菜水果的相关数据)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见表7。

    2.7 晚间点心 过去1个月中,曾经食用夜宵(每周≥1 d)的占88.6%;不吃夜宵的肥胖组高于非肥胖组,分别占18.2%,10.9%,食用的晚间点心,糕点类、糖果类、水果类、奶类分别占61.0%,40.4%,33.6%,24.0%。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出生体重对将来发生肥胖有一定的影响 本次调查和2003年调查均显示,肥胖组高出生体重的比例高于非肥胖组。肥胖婴儿发展为成人肥胖的危险性为14%,而正常婴儿发展为肥胖成人者仅6%[2]。北京市调查9 712名学生出生体重与肥胖的关系,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组(BW<2 500 g)肥胖的发生率为12.8%,正常出生体重组(BW=2 500~3 999 g)为14.7%,高出生体重组(BW≥4 000 g)为23.3%,并以中重度肥胖为主[3]。其他一些研究也表明高出生体重是儿童期肥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4]。出生体重不仅反映胎儿宫内的生长和营养情况,对出生后生长水平和速度以及健康也有影响。2008年调查还显示,高出生体重的比例还在上升应引起重视。

    3.2 父母亲营养状况对学生肥胖发生有一定影响 调查显示,肥胖组的父、母亲超重、肥胖检出率高。有资料显示:父亲正常、超重、肥胖时儿童肥胖率分别为12.3%,20.0%,25.0%。尽管2003年调查只显示,母亲营养过剩是孩子肥胖的危险因素,没有发现父亲营养过剩是肥胖的危险因素,但笔者认为父母亲肥胖是儿童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5]。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者,父母的饮食行为、生活方式必定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肥胖的遗传度约占33%,其余的67%为环境因素[6]。调查还显示,父母亲超重、肥胖的比例较2003年有所上升,在肥胖干预中,父母亲超重、肥胖的学生应重点关注。, 百拇医药(郭亚文 姜庆五 高 洁 陈毅琼)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