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1327KB,2页)。
【摘要】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自编量表,对农村留守儿童442名和非留守儿童434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体验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消极情感体验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时间、与外出父母交流频次、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兄弟姐妹个数、朋友个数等因素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结论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低,但农村留守儿童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
【关键词】 幸福;因素分析,统计学;儿童;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 R 179 B844.1 R 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1-0008-02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特殊的成长环境给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范方等[1]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发生了不利于其人格发展的变化,“留守儿童”的人格出现了一些不良特质。有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冷淡 、孤独、情绪不稳定,遇到挫折容易丧失信心,有较强的自卑感[2]。现存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研究,对上述负面、病态的心理与行为已有较多关注。本研究试图通过农村留守儿童对自己生活整体评价的调查,以测定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及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河池地区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农村非留守儿童为对照进行比较。共选择该地区6所中学初一和初二农村留守儿童479名,农村非留守儿童468名。经问卷调查后,获农村留守儿童有效问卷442份,农村非留守儿童问卷434份。
1.2 方法 采用张兴贵[3]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包括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2个分量表,样本的同质性信度介于0.71~0.91之间,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稳定性信度介于 0.54~0.85之间;其他信息均为自编项目。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比较 由表1可见,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量表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消极情感上,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2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