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0年第2期
编号:11890049
孤独症儿童的预后及影响因素(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中国学校卫生》 2010年第2期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129-02

    【关键词】 孤独性障碍;预后;因果律;儿童

    儿童孤独症(Autism)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交能力缺陷、语言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及兴趣范围狭窄等。孤独症曾经被认为是罕见的疾病,但近年来的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在世界各地孤独症患病率均有上升趋势。据美国CDC对孤独症和发育障碍疾病监测(ADDM)网络的监测结果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患病率达到6.60‰,有的地区甚至更高[1-2]。尽管孤独症的认知、语言和社会交流障碍发生在儿童期,但此症状通常可持续一生。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孤独症普遍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终身性疾病。一些早期的预后研究发现,只有1.5%的孤独症个体在随访中功能正常,35%的个体介于“尚可与良好”之间,60%的个体功能严重受损[3]。Gillberg等[4]也发现,23个孤独症个体中只有1个长大后可以独立生活。说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儿童孤独症预后很不乐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一二十年来孤独症的预后状况正在好转,一部分患儿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矫治,达到生活自理,甚至是独立生活,并展示出良好发展状态个案的报道逐渐增多。Venter等[5]发现,孤独症个体成人后能够完全独立生活并具有成功人际关系的比例在增加。最新的证据也显示,3%~25%的孤独症儿童可以“痊愈”,达到正常水平的认知、适应能力和社交技巧[6]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