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患儿236名就诊及康复情况调查(2)
第1页 |
参见附件(1806KB,3页)。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从发现孩子行为出现异常到首次就诊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5 a以下的占51.7%,说明50%以上的家长对孩子行为发育情况具有关注意识,能够及时到专业机构咨询和就诊;但是仍有29.5%的家长在发现异常1 a以后才开始有就诊行为,甚至其中还有11.6%的家长在发现异常2 a以后才开始就诊和咨询。有研究表明,儿童孤独症在2岁得到可靠的诊断,在此基础上早期干预会得到满意的效果[4]。由于受到旧的观念影响,认为孩子大一点就好了之类的想法,导致就诊时间滞后,可能会延误康复的最佳时期,这也反映在孤独症知识普及方面的宣传工作还远远不够。从儿童首次就诊到确诊为孤独症的时间也平均延迟在10个月左右。同时从就诊机构上看,有34.4%的儿童曾去过2家机构就诊,28.2%的儿童在3家或者3家以上的机构就诊。确诊的机构以省会城市最多,本地区和发达城市所占比例相当。由于接受调查的患者主要为黑龙江省籍患者,说明该地区地、县级等专业机构对孤独症的诊断水平还需要提高,以避免患者多次、多机构、多地区的就诊而导致确诊时间的延后。
就诊康复的延迟情况,除了考虑客观条件的限制之外,还必须考虑家长对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调查发现,有53.8%的家长在发现孩子行为出现问题时知道应该去什么机构咨询,还有46.2%的家长却不知道如何处理。涉及到孤独症知识和治疗方法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不太清楚的家长最多,其次是认为了解的家长,还有6.9%的家长一点也不了解。通过熟人介绍获取孤独症相关信息的家长比例最高,其次是通过网络途径,口头传播的传统途径也表现出优势。提示在信息普及方面,孤独症的社会宣传力度和普及面亟待加强。
目前关于孤独症的治疗方法还有很多争议,传统的抗精神病药曾用于治疗孤独症,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有较为严重的副作用[5]。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改善孤独症的某些症状,可以用于配合行为治疗,但只适用于少数症状严重的患儿[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0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