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0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1958928
南昌市初中生自我和谐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叶金辉 邹 琴
自我概念,人格障碍,应激,心理学,回归分析,学生,不和谐,性别差异
第1页

    参见附件(1721KB,2页)。

    叶金辉 邹琴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学工处;

    【摘要】目的了解初中生自我和谐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探讨自我和谐对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南昌市457名初中生进行评定。结果初中男生和女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自我的灵活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初中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初中生自我和谐对社交回避及苦恼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初中生自我和谐与社交回避及苦恼具有显著性别差异,自我和谐对社交回避及苦恼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自我概念 人格障碍 应激 心理学 回归分析 学生 初中生 社交 不和谐 性别差异 回避

    【分类号】B844.2

    自我和谐是Rogers人格理论[1]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如果个体所体验到的自我与经验的差距过大,就会使个体产生焦虑或紧张的心理,这是一种不和谐的状态。个体为摆脱这种不和谐的体验,势必会采取一
------
     自我和谐是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如果个体所体验到的自我与经验的差距过大,就会使个体产生焦虑或紧张的心理,这是一种不和谐的状态。个体为摆脱这种不和谐的体验,势必会采取一定的防御反应或措施,而这样就有可能使得个体产生某种心理障碍。社交回避及苦恼分别指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及身临其境时的苦恼感受。回避是一种行为表现,苦恼则为情感反映,即在社会交往情境中有负向情感和不舒服的体验。我国学者发现,自我认知与评价的一致与否会对个体的社交回避及内心苦恼产生影响。中学生尤其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心都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他们的自我和谐程度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解初中生的自我和谐与社交回避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笔者从自我和谐人手,探讨自我和谐对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2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