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部分中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调查(2)
2.2 教师、教材及教育形式上存在不足
2.2.1 缺乏专业师资,教育效果不理想 被调查的学校中3所初中心理教师没有参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4所高中只有2所学校有心理教师进行该方面教育。被调查的25名教师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有不少知识的知晓率低于50%。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传播途径,笔者设计的题目是“假如在一个有艾滋病病毒存在的环境下,下列哪些途径可能会使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为多项选择,统计时计全部答对者为答对。在回收的问卷中,分别有7名和4名教师认为蚊虫叮咬和接吻能传播艾滋病。
2.2.2 缺乏教材,课程内容不统一 被调查的所有学校没有专门的教材。有些学校虽然有宣传材料,但由于有的年代久远,某些知识点表述不正确(如:将“艾滋病”写成“爱滋病”,将艾滋病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写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等),数据也存在过时的问题。由于缺少教材,教师通常通过网络和书刊获得有关资料,在知识教育过程中容易发生科学性错误,且无教学大纲。访谈中,还了解到由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安排基本由教师自己决定,教育内容重复现象比较普遍,几位教师先后上过的内容存在冲突和矛盾,使学生产生迷惑无所适从。
2.2.3 教育形式单一 调查发现,学校在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时,所有的生物教师都在课堂上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半数以上卫生教师只利用一些相关部门发放的宣传资料进行教育。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方法和渠道,宣传内容针对性不强,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心理、伦理方面的辅导和安全性行为教育,忽视青少年不同年龄、性别、生长环境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缺乏长期稳定的宣传模式,可及性等差。
2.2.4 教师缺乏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正确态度 调查中,大部分教师对艾滋病及艾滋病感染者持正确的态度,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存在戒备和矛盾的心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