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现状及展望(2)
2.4 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干预研究 李向东等[45]对860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应用4种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干预手段,结果说明,试验组亚健康大学生的恢复程度非常明显。吴枫[46]对大学生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表明,进行心理干预后,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增加值不同。杨丽等[47]研究表明,研究使用的综合心理干预模式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是有积极作用的。舒剑萍等[48]、李力生[49]研究结果表明,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辅以个体咨询的方法改善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行为,提高了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及其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水平。
3 讨论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不容乐观。应开展针对不同城市、不同专业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其不同影响因素的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以及针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干预研究,以便制定更加适合我国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的普适性量表,更准确地评价我国大学生的生活质量,通过干预使我国大学生的生活质量获得全面提高。
4 参考文献
[1] 谢玉亮.当代大学生生活世界的人文审视.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6-79.
[2] 连淑芳,魏传成.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2007,2:61-65.
[3] 顾秀莲.研究大学生活世界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光明日报,2006-06-04(7) .
[4] 王卫华,卢祖洵.生命质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医学与社会,2005,7:8-10.
[5] 张云.大学生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关系的研究.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6.
[6] 张国忠,毛宗福,毕勇毅.大学生生活质量问题试探.当代青年研究,2001(4):33-34.
[7] 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现代康复,2000,4(8):1127-1129.
[8] 张继海,杨土保.生命质量研究的辩证思考.医学与哲学,2003,24(3):18-19.
[9] 方积乾,万崇华,郝元涛.与健康有关的生命质量的研究状况.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1):40-43.
[10]陈和年,胡孟璇,方积乾.有关Quality of Life 一词的中文表达.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6,3(1):53.
[11]胡国清,孙振球,黄正南.生活质量研究概述.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84.
[12]靳艳军, 赵根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在我国的应用.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6,33(6):333-337.
[13]舒剑萍,何宏宝,李景玉.大学生生命质量调查.医学临床研究,2002,19(6):401-406.
[14]张雯.大学生生命质量观的初步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07.
[15]万素英,张秋山,李维意,等. 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09.
[16]舒剑萍,何宏宝.大学生学业成就与其生活质量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098-4099.
[17]舒剑萍,何宏宝.年龄与身体状况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755.
[18]舒剑萍,何宏宝.大学生家庭因素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14-415.
[19]舒剑萍,何宏宝.影响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学习相关因素.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26-1027.
[20]舒剑萍,毛宗福,尹平,等.大学生生命质量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6,22(9):1125-1127.
[21]王景贤,于春艳. 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调查分析.体育学刊,2007,14(6):123-128.
[22]李广宇,刘福军.华北两所高校大学生生命质量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5):377-378.
[23]李燕冰,骆风.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生活素质的影响:广东六所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研究.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78-82.
[24]谢威士,阮越.安徽省大学生生命质量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0):1123-1124.
[25]董晓梅,王声湧,池桂波,等.广州市大学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25-226.
[26]肖琼.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8):91-92.
[27]李广宇,刘立军,孙德荣.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651-652.
[28]张静.山区医学生生命质量调查分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5(2):67-69.
[29]孔兆伟,杨忠伟,梁洪波,等. 澳门广州两地大学生生活质量比较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605-606.
[30]李广宇. 宁波大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质量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910-911.
[31]刘婷婕.高教园区大学生生活质量的现况调查.杭州:浙江大学,2005.
[32]左杨.大学生同居行为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33]杨丽,刘洪波,冯晓红.大学新生生活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6, 22(6):642-643.
[34]陈芊,李飞莹,彭江滨,等.7 年制临床医学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265-3269.
[35]林海程,黎锦团,刘珍妮,等.个性特征对医科毕业生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0,21(5):386-387.
[36]刘国琴,楚亚玲,杨乐,等.399名医学生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分析.遵义医学院学报,2006,29(4):397-400.
[37]张国忠,毛宗福,毕勇毅,等.1134名医科大学生生活质量状况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48-249.
[38]林琳,朱燕波,翟双庆,等.中医药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76-78.
[39]李宏革,蒋大力,郭秀华,等.贫困大学生生活质量调查.沈阳医学院学报,2007,9(3):163-165.
[40]刘淑红,徐海环,赵明亮.新入伍大学生集训期间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441-4443.
[41]刘淑红,徐海环,赵明亮.武警部队新入伍大学生集训前后生活质量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8,29(6):945.
[42]金松玲.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质量调查.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8,31(2):99-101.
[43]金松玲.朝鲜族及汉族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7,30(4):281-282.
[44]马凯,吉刚.新疆师范类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昌吉学院学报,2008,4:90-93.
[45]李向东,吕刚,翟向阳,等.传统体育提高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生存质量测评和分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1):71-74.
[46]吴枫.不同专业大学生生活质量和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5.
[47]杨丽,刘盈,吴枫.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心理干预效果评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102-103.
[48]舒剑萍,吴汉荣,毛宗福.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生命质量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公共卫生,2007,23(4):502-503.
[49]李力生.团体咨询辅以个体咨询对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1):78-80.
(收稿日期:2010-01-19)(陈晓爱,茅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