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0年第8期
编号:11953224
汉族与藏族中学生自尊和孤独感差异性及其与被嘲笑的相关性(3)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周天梅 陈阶伟
第1页

    参见附件(2157KB,3页)。

     注:P值均<0.01。

    表4 中学生被嘲笑自尊和孤独的逐步回归分析

    模式因变量自变量β值R2值F值t值

    1被嘲笑一般自我-0.280.1129.48-4.33**

    孤独0.230.1622.213.65**

    2一般自我被嘲笑 -0.270.1129.67-4.42**

    孤独-0.210.1521.16-3.37**

    社会自我孤独-0.310.1026.26-5.13**

    学校自我孤独-0.210.0410.51-3.24**

    家庭自我孤独-0.230.0720.18-3.57**

    被嘲笑-0.160.0813.29-2.45*

    3孤独社会自我-0.290.1026.83-4.74**

    被嘲笑0.210.1724.274.42**

    注:*P<0.05,**P<0.01。

    根据多元回归得到的标准回归系数表(β)即路径系数,建立嘲笑、自尊和孤独之间的路径模型,如图1。从该模型看出,被嘲笑与自尊、孤独之间不是呈线性关系。

    图1 中学生被嘲笑、自尊和应对方式间的实际路径模型

    3 讨论

    3.1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中学生自尊和孤独得分比较 本研究发现,中学生在自尊的不同因子存在民族、城乡和性别的差异,而孤独只有民族差异。因为个体总是在其所处的环境或文化中来认识自己的,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中学生自尊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表现出跨文化的差异性。藏族文化强调行善修好、慈悲无争、博爱,以及藏族在宽阔的无拘无束的高原生活,使藏族学生形成了粗犷、不受拘束、热情开朗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这些使得与汉族一起生活、学习的藏族中学生有高自尊、低孤独感。而汉族中学生接受儒家传统文化,强调“大我”的重要,认为“大我幸福”是“小我幸福”的先决条件。这样,就把与自我有关的自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评价都放在了集体意识、集体思想、社会目标等之后[11]。这在一定程度束缚了汉族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使汉族中学生的自尊低于藏族中学生。

    本研究发现城市中学生的一般自我和学校自我略高于农村中学生,但社会自我和家庭自我低于农村学生,与国内相关研究不一致[1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5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