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1953783
泰州市11所学校教师吸烟现状及干预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赵小兰 叶东进 张德坤 吉昱
第1页

    参见附件(1368KB,2页)。

     【摘要】 目的 了解泰州市11所学校教师吸烟状况及其干预效果,为对教师群体实施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泰州市11所学校的部分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法进行基线调查。随后实行干预,3个月后采用内容相同的问卷再次进行调查,与基线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教师吸烟率为17.5%,其中男性为38.2%,女性为2.0%。小学教师的吸烟率明显低于中学和大学教师。干预后总吸烟率下降为 14.0%,教师烟草认知程度、危害知识知晓率也有明显改善。结论 应加大对教师控烟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危害知识知晓率,降低吸烟率。

    【关键词】 吸烟;知识;干预性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G 478.2 R 1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8-1021-02

    吸烟是目前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有资料显示,成年人吸烟多始于儿童期[1]。教师作为从事教育的特殊群体,其吸烟行为与控烟习惯对青少年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2]。为了解泰州市教师的吸烟现状以及干预效果,为有效开展学校控烟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控烟健康教育提供事实依据,根据《江苏省重点人群烟草流行监测工作试点方案》的要求,笔者于2008年6-12月在泰州市区11所学校开展了调查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泰州市1所大学/大专院校、4所中学、1所职高/技校、5所小学;收集被抽中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名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被监测对象,其中在大学/大专院校、中学/职高/技校各随机抽取30人,小学各抽取24人。所有的抽样过程由省级项目组成员统一完成。2008年6月份在11所学校开展基线调查,共调查教师332名,男性131名,女性201名。随后施行干预,于10月份再次调查,共调查教师309名,男性121名,女性187名。2次调查对象基本保持一致。调查对象的最高学历以本科为主。

    1.2 调查方法 采用全省统一的《重点人群吸烟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调查表,调查人员均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进行基线调查。随后实行干预,3个月后采用内容相同的问卷再次进行调查并与基线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

    1.3 干预措施 (1)创建无烟学校:包括成立控烟领导组织,将无烟学校建设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控烟考评奖惩制度;学校内各种场所均设明显的禁烟标识,保证室内完全无烟,吸烟教师在学校内外均不当着学生的面吸烟;各年级设有控烟监督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和教育;明确规定全体教师均负有劝阻吸烟的责任和义务;鼓励和帮助吸烟教职员工戒烟;校园内禁止销售烟草制品。(2)健康知识传播:对教职员工进行吸烟和被动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等的宣传和培训,在校园内设立宣传栏等;在学生的健康教育课程中增加烟草危害和控烟相关知识的内容,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鼓励学生劝阻家长的吸烟行为;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控烟宣传,号召家长不要在家里或当着学生的面吸烟。(3)帮助吸烟者戒烟:对在学校内想戒烟的教职员工,鼓励其前往当地戒烟门诊寻求戒烟帮助。对于暂时还不想戒烟的,则通过创建无烟工作环境、加强宣传培训等方式对其进行干预。

    1.4 统计分析 对审核无误的原始资料使用医学统计软件EpiData 3.1进行双轨录入,然后进行数据比对、修正,最后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χ2检验、均数等分析。

    2 结果

    2.1 吸烟情况 基线调查发现,教师的总吸烟率为17.5%,小学教师的吸烟率为7.7%,明显低于中学(21.9%)和大学教师(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吸烟率为38.2%,女性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10.0±0.8)支。经过3个月的干预后,教师总吸烟率为1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7.3±0.6)支;干预后男性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见表1。

    表1 泰州市不同性别教师干预前后吸烟率比较

    性别干预前调查人数吸烟人数干预后调查人数吸烟人数χ2值P值

    男13150(38.2)12142(34.7)0.32>0.05

    女2014(2.0)1871(0.5)1.82>0.05

    合计33254(17.5)30843(14.0)1.40>0.05

    注:()内数字为吸烟率/%。

    2.2 吸烟危害知识知晓率 调查显示,干预后教师对吸烟有害因素知晓情况明显得到改善,错误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更正。其中吸烟、被动吸烟是肺癌、肺气肿、支气管炎、肺炎等肺部疾患的危害因素知晓率认同率均较高,而吸烟是肺结核、骨质疏松、冠心病及被动吸烟是婴儿猝死综合征、冠心病危害因素的知晓率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教师对吸烟是骨质疏松、急性牙龈坏死或溃烂及被动吸烟是婴儿猝死综合征、冠心病的危害因素知晓率干预前后均低于80%(P值均<0.01)。见表2。

    表2 泰州市教师干预前后烟草危害知识知晓情况

    调查内容干预前(n=332)干预后(n=308)χ2值P值

    吸烟危害

    肺结核273(82.2)277(89.9)7.85<0.01

    骨质疏松114(34.3)151(49.0)14.20<0.01

    肺癌317(95.5)296(96.1)0.15>0.05

    冠心病226(68.1)249(80.8)13.60<0.01

    肺气肿296(89.6)288(93.5)2.98>0.05

    急性牙龈坏死或溃烂181(54.5)187(60.7)2.67>0.05

    被动吸烟的危害

    婴儿猝死综合征196(59.0)211(71.8)11.10<0.01

    肺癌308(92.8)287(93.2)0.40>0.05

    冠心病196(59.0)238(77.3)24.30<0.01

    支气管炎292(88.0)285(92.5)3.78>0.05

    肺炎210(65.9)278(90.3)54.40<0.01

    哮喘287(84.6)275(90.1)3.02>0.05

    注:()内数字为知晓率/%。

    3 讨论

    我国吸烟行为调查多是通过问卷形式来完成的[3-4]。本调查显示,泰州市11所学校教师的总吸烟率、男性吸烟率和女性吸烟率明显低于1996年全国吸烟行为调查结果[5],也低于2002年中国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结果[4]。可能与近年来全社会对控烟工作的逐渐重视和社会控烟运动的广泛开展有关;小学教师的吸烟率明显低于中学和大学教师,可能与小学以女性教师较多有关。

    本次干预是基于学校的干预,教师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也是对自身行为的一种干预。尽管干预时间有限,但是教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一些吸烟危害相关知识,教师对吸烟有害因素知晓情况明显得到改善,其中吸烟、被动吸烟对肺部疾病的产生有重大关系得到充分认可,说明在教师中继续开展烟草危害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6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