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的关系(2)
第1页 |
参见附件(1774KB,3页)。
2.3 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1)。见表3。
2.4 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影响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核心自我评价影响学习倦怠的作用机制,以核心自我评价和人口学变量(包括性别、民族和年级)作为自变量,以学习倦怠总分作为因变量,采用Stepwise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见表4。
表4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影响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因变量预测变量R值R2值△R值F值β值t值
学习倦怠总分核心自我评价0.5610.3150.315436.21**-0.57-21.67**
年级0.5830.3400.025243.73**-0.17-6.25**
民族0.5860.3440.004165.46**0.072.49*
情绪低落核心自我评价0.4570.2090.209250.89**-0.46-16.15**
民族0.4630.2150.005129.50**0.092.95**
年级0.4710.2220.00789.92**-0.09-2.94**
行为不当核心自我评价0.3900.1520.152170.17**-0.42-14.27**
年级0.4390.1930.041113.39**-0.18-5.83**
性别0.4510.2030.01080.46**-0.11-3.63**
民族0.4610.2130.01063.89**0.103.39**
成就感低核心自我评价0.4970.2470.247311.89**-0.50-17.77**
年级0.5140.2640.016169.88**-0.15-5.12**
性别0.5180.2680.004115.53**0.072.30*
注:*P<0.01,**P<0.05。
核心自我评价作为显著变量分别进入了4个回归方程,并且在每个方程式中都担当了最佳预测变量,其解释变异量分别为31.5%,20.9%,15.2%和24.7%;其他人口学变量虽然也进入了回归方程,但其解释变异量却非常小,其联合解释量在4个方程式中分别为 2.9%,1.2%,6.1%和2.0%。
3 讨论
关于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上的差异,当前国内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14]。本研究显示,尽管学习倦怠总分不存在性别差异,但男、女生在“成就感低”和“行为不当”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以及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性别歧视使得男生的优越感和成就感高于女生,女生需要面对更为严重的求学和就业压力,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降低。与此同时,男生的自制力不如女生,会出现许多不当行为,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容易沉迷于计算机和网络游戏,进而难以保持学习的长久热情,容易产生学习倦怠。
研究显示,汉族和蒙古族大学生学习倦怠总分不存在民族差异,但蒙古族大学生成就感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这可能是由于蒙古族开朗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民族自豪感所致,处于浓郁民族文化氛围下的蒙古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相比,势必具有更高的优越感和成就感。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大一学生的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大二学生的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与大一、大三学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大一新生对环境适应不良所致,大一新生由于生活空间、生活内容的变化,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会普遍体验到孤独感、失落感甚至自卑感,在经历了“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之后,他们需要寻找途径释放或缓解压力,寻求暂时的心理安慰,或是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大一新生由于刚刚离开父母,还没有完全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势必产生若干“不当行为”,如依赖网络、厌倦学习等。从大二开始,大学生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找到了所学专业的兴趣点,学会了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自我监控,他们会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或人际交往,学业倦怠程度也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不断降低。
国内学者马利军等[1]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构了核心自我评价、 学业倦怠与厌学现象三者关系的模型,揭示核心自我评价作为一个整合的人格变量对厌学情绪、厌学行为的直接和间接效应,以及学业倦怠在两者中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即随着核心自我评价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学习倦怠程度降低。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核心自我评价是预测大学生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显著变量。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较高的个体往往拥有较高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良好,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有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情绪较为稳定,很少会出现“成就感低”和“情绪低落”的现象,他们往往具有内控的人格特质,认为事情是由自己控制而非外部环境等因素控制,因而较少出现“行为不当”的问题。
综上所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会对其学习倦怠程度产生影响,存在年级、性别和民族上的差异。由此,学校要加大力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感、自我效能感,关注易感人群(大一新生、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丰富其课余文化活动,使大一新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远离“学习倦怠”。
4 参考文献
[1] 马利军,黎建斌.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学业倦怠对厌学现象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3):101-106.
[2] SCHAUFELI WB, MARTINEZ IM, PINTO AM, et al. Burnout and engagement in university students: A Cross-national study. J Cross Cult Psychol, 2002,33(5):464-481.
[3]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4] JACOBS SR, DODD DK. Student burnout as a function of personality, social support, and workload. J Coll Stud Dev, 2003,44(3):291-303.
[5] JUDGE TA, EREZ A, BONO JE, et al. Are measures of self-esteem, neuroticism, locus of control, and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indicators of a common core construct? J Pers Soc Psychol, 2002,83(3):693-71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7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