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0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1992527
自我效能和生活事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途径及模型构建(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马伟娜,姚雨佳,周丽清
第1页

    参见附件(1914KB,3页)。

     2.2 自我效能对心理健康作用模型的构建

    2.2.1 模型的设定 在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影响心身反应过程理论[1]及已有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模型1。在这一模型中,生活事件影响心理健康的方式有2种:一是通过自我效能直接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二是通过自我效能影响情绪,进一步影响心理健康。由于在这一模型中,自我效能是作为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的,因此称之为“中介变量模型”。

    自我效能对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影响除了中介作用之外,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起调节作用。因此,如果数据不能和理论假设模型1进行很好的拟合,在查阅文献和对研究所得数据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还提出了理论假设模型2。理论假设模型2中的自我效能调节是生活事件与自我效能的乘积,代表自我效能对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即假设生活事件并不通过自我效能直接起作用,而是经过自我效能的调节之后起作用。因此,将这一模型称为“调节变量模型”。见图1。

    2.2.2 模型的评价 从表2可以看出,中介变量模型的失拟指数χ2/df>5,RMSEA>0.08,拟合优指数GFI,NFI,CFI均>0.90;调节变量模型的失拟指数X2/df<5,RMSEA<0.08,拟合优指数GFI,NFI,CFI均>0.90。这表明中介变量的数据拟合较差,调节变量模型数据拟合较好。调节变量模型具体因果关系路径见图1。

    3 讨论

    关于自我效能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作用途径的探讨,结构分析模型图反映出生活事件作为应激源,既能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也能通过自我效能的调节影响心理健康,还能通过抑郁、焦虑等情绪影响心理健康。本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是心理应激过程中的调节变量,而情绪是心理应激过程中的中介变量。

    3.1 自我效能在生活事件影响心理健康中的调节作用 班杜拉(1997)认为,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一个人执行行为的信念[1]。自我效能是通过思维过程、选择过程、动机过程和心身反应过程等中介过程来实现其主体作用的。在面临可能的危险、不幸、灾难等厌恶性情景条件时, 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反应和抑郁的程度等心身反应过程[17]。

    研究的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在生活事件影响心理健康中起调节作用,这与以往研究不一致,以往研究多认为自我效能是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变量[4]。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研究对象是中学生有关。中学时期正处于青春早期,在身心方面都会产生一系列明显变化,且这种变化还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因此,如果在没有生活事件出现的情况下,仅自我效能一个指标并不能很好地预测出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只有当遇到生活事件时,高自我效能的个体由于坚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困境,积极正面地参与情境之中,从而获得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反那些低自我效能的个体则消极地应对,反而使自己的生活受到了较大影响,也影响了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结果提出,作为影响心理健康的诱因——生活事件将更有可能威胁那些认为自己不具有应付生活事件能力的中学生。

    3.2 自我效能通过情绪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以往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与负性情绪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18-19]。此外,情绪反应能和自我效能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共同起到中介作用。即自我效能感高的中学生在遇到负性生活事件时,通常较少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从而依旧获得了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3.3 自我效能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途径在教育上的启示近年来,中学生不断出现厌学、离家出走、自杀等现象。国内各类调查也显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21]。追究其深层原因,还是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由于心理素质较差,在面临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生活事件时,某些中学生不知应该如何调节,对自己控制生活的能力缺乏信念即自我效能水平较低,从而产生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有些甚至出现偏激行为。

    从自我效能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来看,如果个体有良好的自我效能,认为自己能够应对突如其来的生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并减缓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因此建议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大自我效能培养教育的比例,以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4 参考文献

    [1] BANDURA A.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Freeman, 1997:133-134.

    [2] LUSZCZYNSKA A, SCHOLZ U, SCHWARZER R.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Multicultural validation studies. J Psychol, 2005,139(5):439-457.

    [3] LUSZCZYNSKA A, GUTIéRREZ-DoA B, SCHWARZER R. General self-efficacy in various domains of human functioning: Evidence from five countries. Int J Psychol, 2005,40(2):80-89.

    [4] JEX SM, BLIESE PD. Efficacy beliefs as a moderator of the effects of work-related stressors: A multilevel study. J Appl Psychol, 1999,84(3):349-361.

    [5] STETZ TA, STETZ MC, BLIESE PD. The importance of self-efficacy in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on stressor-strain relationship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1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