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0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1993050
厦门市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余 红,刘志松,邱爱明,张联合,危文坚,王彦伟,戴海燕
第1页

    参见附件(1297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厦门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脊柱侧凸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厦门市区116 907名6~20岁中、小学生进行脊柱侧凸普查,采用“二检筛选”普查方法,即体检、脊背角测量,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和问卷调查,分析家族史、形态发育等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结果 中小学生体检阳性为5 299例,阳性率为4.53%;男、女生比例为1∶10.77;患病高发年龄为12~17岁。形态发育等因素与疾病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女生脊柱侧凸患病率高于男生。形态发育状况以及站立、走路、书写的姿势等均是脊柱侧凸发病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脊柱侧凸;患病率;回归分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6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271-02

    脊柱侧凸是一种渐进性[1]、可致残疾的常见病,大多数发生于青少年,尤其在青春期发育多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而严重的侧弯形成将造成不可逆的终身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瘫痪。儿童青少年学业压力较大,较长时间的坐位学习或不正确的姿势等均对脊柱发育影响较大。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开展厦门市区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凸普查,并对脊柱侧凸的影响因素及早期干预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厦门市区71所小学和32所中学的116 907名6~20岁中、小学生,其中男生63 544人,女生53 363人,并对体检阳性学生与正常学生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问卷调查。

    1.2 普查方法及判断标准 结合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学生常规体检工作,由骨科医生负责对体检医生进行有关脊柱侧凸普查知识及体检方法的培训,统一普查方法。采用“二检筛选(体检、脊背角测量)”的普查方法。第一检:被检查者暴露背部,自然站立,两手自然下垂[2],然后观察(1)躯干是否对称; (2)双肩、双肩胛下角、两侧髂嵴是否等高,双侧胸段、胸腰段及腰段,腰凹是否对称;(3)各棘突连线是否位于后正中线上;(4)如两侧背部不等高,任何1项阳性即进行Adam 试验,Adam 试验阳性则为一检阳性。第二检:一检阳性者行脊背倾斜角测量,将量角器垂直于体表放在畸形处,“0”刻度恰好位于棘突的顶点;将量角器与皮肤轻轻接触,稍微加压,读取旋转的度数,测量角度≥4 °为二检阳性。

    1.3 对照选择及问卷调查 按1:1选择对照,对照从病例所在班级中同性别、同年龄健康学生中随机抽取。采用统一调查表,由调查人员对病例及对照人员进行细致的面对面询问,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形态发育指标、家族史、体育运动情况、坐立行书写姿势、课桌椅、书包、床等,共获得有效问卷5 024份,问卷有效率为94.8%。

    1.4 资料录入及分析处理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将所有病例及对照的流行病学资料录入数据库,并转换为SPSS数据,用SPSS 15.0 软件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患病率情况 体检阳性人数为5 299例,阳性率为4.53%,其中男性529例,女性4 770例,见表1。经χ2检验,各年龄组男、女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从表1可以看出,从 6~7岁年龄组起,脊柱侧凸患病率随年龄逐年上升,11岁以后患病率显著上升,至15岁达到最高峰,而后呈下降趋势。

    2.2 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有脊柱侧凸为因变量(正常=0,脊柱侧凸=1),各研究因素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α=0.05的水平上筛选出14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并将其引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选入变量的概率标准为0.05,剔出标准为0.10,采用前进法进行逐步回归。表2显示,较高的身高,错误的站立、走路、书写姿势,不舒适的床垫,太重的书包等因素均为脊柱侧凸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好的营养状况、体型和胸围为保护因素。

    3 讨论

    脊柱侧凸是危害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目前有神经学说、脊柱结构学说、内分泌学说、姿势平衡学说及遗传因素等,因地区、人种、民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3-8]。

    由于检查方法、调查对象年龄构成不统一,结果受检查者主观影响很大,因此各地报道的患病率有较大差异。根据一些地区性调查资料报道,1997-2005年我国6~18岁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凸检出率为2.15%~22.09%[9]。本次普查厦门市区中小学生116 907名,脊柱侧凸患病率为4.53%,女生患病率明显高于男生,这与女生自身的生理原因如肌肉、韧带较弱及锻炼时间较少等因素有关。从 6~7岁年龄组起,脊柱侧凸患病率随年龄逐年上升,11岁以后患病率显著上升,至15岁达到最高峰,而后呈下降趋势,这与该年龄段处于青春发育期、身高快速增长、骨骼发育快,但脊柱肌肉的发育跟不上快速增长的骨骼的需要,再加上背部肌肉缺乏锻炼、背肌力差,且该年龄段学生学习负担较重有关。因此,学生脊柱侧凸的发生率也比较高,应做好该年龄段青少年脊柱侧凸的健康教育、形体训练以及监测工作。

    本研究显示,身高、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以及营养状况、体型均与脊柱侧凸的发生均存在趋势性相关,即脊柱侧凸发生的概率随身高的增长而增高,随体重、胸围的增长而降低,随营养状况、体型的改善而降低。病例组营养不良率(12.9%)显著高于对照组(7.8%),体型瘦长比例(23.7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14.49%),这与有关研究显示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女性患者比同年龄段正常女性偏高偏瘦[10]的结论相符。提示身高发育较快、营养状况较差的学生应作为脊柱侧凸发生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预防。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中水分及有机成分如胶原等含量较多,钙质等无机盐含量较少,骨骼较软,容易受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形。本研究显示,错误的站立、走路、书写姿势、太重的书包、太软或太硬的床垫均是脊柱侧凸的危险因素。长期不正确的姿势、过度负重、太软或太硬床垫无法使脊柱得到很好的休息,脊柱两侧肌力用力不平衡,容易造成腰背部的肌肉疲劳受损,使处于紧张学习中的学生脊柱抗疲劳能力下降而无法长时间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造成恶性循环。

    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多为姿势性侧弯和姿势性驼背[9],其发生发展主要与长期错误的姿势习惯以及不良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关。教师和家长应针对儿童在不同状况下可能引起的畸形原因,做好畸形的预防、矫正和治疗,这需要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协调配合:(1)通过社会各种组织和媒介在人群中开展普遍的社会动员,普及推广全民脊柱健康知识,树立脊柱保健观念,引起全社会对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凸问题的关注,从而控制脊柱侧凸的发生。(2)学校加大脊柱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家长会、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家长、教师和学生灌输脊柱保健的理念;家校联动,督促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劳动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加强体育锻炼,学校可增加形体体操、单杠、双杠、平衡木等运动;提倡健康饮食行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9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