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
第1页 |
参见附件(2150KB,3页)。
1.2.3 家庭支持量表[7] 采用Procidano等设计的家庭支持量表。该量表共有9个项目,分2级(是=1,否=0)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受家庭成员支持程度越高。
1.3 调查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每个项目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逐一进行解释,然后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共需40 min左右。所有调查问卷均当场收回。
1.4 质量控制 调查员由流行病学研究生和预防医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组成。调查前对调查员统一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录用;调查时对每个项目使用统一指导语,避免诱导和臆测;调查结束时当场检查调查表,并让调查对象及时完善表中遗漏项目。
1.5 资料整理与分析 对调查所得资料用EpiData 3.02软件进行双录入,并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2个变量的相关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得分 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在不同维度和因子方面得分见表1。活动机会性维度得分最低,得分最高的维度是躯体感觉。
2.2 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由表2可知,农村中学生不同性别间的生活质量在4个因子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总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质量在4个因子方面以及总分上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并且初中生得分均高于高中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生活质量的比较,在生活环境和总分上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父亲文化程度影响因素在社会心理功能、生活环境及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母亲文化程度影响因素仅在生活环境因子方面得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留守学生生活质量与非留守学生相比,生理心理健康因子和总分方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学习成绩方面,社会心理功能、生活环境以及总分方面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的同学关系间生活质量得分在4个因子以及总分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不同的学习压力间生活质量在社会心理功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3个因子以及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无心理问题者与有心理问题者的生活质量在4个因子及总分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2。
2.3 简易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和自尊与生活质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 对简易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和自尊等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与生活质量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简易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和自尊与生活质量得分存在显著相关(P值均<0.01)。见表3。
2.4 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生活质量的4个因子及总分为应变量,以影响生活质量的各因素如性别、年龄、学习成绩、家庭支持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变量进入水平α=0.05,变量剔除水平α=0.10。由表4可见,影响生活质量总分的有11个因素,影响程度前3位的依次是社会支持、自尊和积极应对方式。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研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学生的生活质量是指学生对现实生活经历的客观状态和主观感受的体验。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有心理卫生问题等是中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2,8],多元线性回归也证明了这一点。
张敏[10]研究发现,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是否留守对中学生生活质量总分几乎无影响。原因可能是此地区留守学生状况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加大了学校教育及家庭的监管力度,提高了留守学生的整体生活质量,从而使得是否留守已经不再是此地区中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学校是中学生生活空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学关系、学习成绩以及学习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与上海市[8]及重庆市[9]研究结果一致,即同学关系越好,学习成绩越优,学习压力越小,生活质量得分越高。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同学关系好者能够避免产生孤僻心理、负性情绪;学习成绩优者更容易得到教师及同学的好评;学习压力小者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正确处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之间的事情。
孙莹等[11]研究表明,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与家长、教师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有效地与之沟通;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学生成熟的积极应对方式的培养,提高生活质量。
多因素分析发现,社会支持以及家庭支持对生活质量产生正性影响,并且社会支持位居生活质量总分影响因素的第1位。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能够为子女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与朋友家人建立深厚的感情,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生活质量随之得到提高。
自尊与生活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11-13],自尊可以通过心理健康、家庭支持等多种途径影响生活质量。然而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自尊对生活质量产生负性影响,与既往研究结果不一致。原因可能是中学阶段正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不够完善,自我评价比较极端,高自尊者自我要求较高,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容易表现出自卑、自责等负性情绪以及更容易采取逃避现实的应激方式,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总之,只有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才能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改善农村中学生的生存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吴汉荣,曾蓉.我国南方地区中小学生生活质量状况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3):220-222.
[2] 蒙衡,吴汉荣,黄艳.中小学生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513-514.
[3] 陈林英,吴汉荣,麦锦城,等.北京市与广州市中小学生生活质量比较.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4):268-270.
[4] 吴汉荣,刘普林,蒙衡.儿少生活质量量表信效度分析及全国常模的制定.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8-21.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122-124,127-131,318-320.
[6] 苏普玉,陶芳标,孙莹,等.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毒感染者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6):562-566.
[7] PROCIDANO ME, HELLER K. Measures of perceivedsocial support from friends andfrom family:Three validation studies. Am J Community Psychol,1983,11(1):1-2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5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