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1991572
中小学女生超重肥胖与月经初潮的关系(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国晓燕,季成叶,张 岚
第1页

    参见附件(2038KB,3页)。

     3 讨论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不断升高。2004年北京城市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6.5%和7.1%[7]。随年龄增长,青春期女生体表脂肪出现重分布,肥胖发生率低于同龄男生,且青春后期肥胖发生率呈下降趋势。青春期女生的肥胖以中心性肥胖、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为主要表现。超重、肥胖女生分别有近50%和90%的个体至少有1项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异常[3]。Lu等[8]的研究也发现,青春期少女肥胖特点为:高尿酸、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HDL-C降低。提示女生处于超重、肥胖状态对健康的危害很大。

    性发育是青春期发育的重要部分,初潮是女性性发育的里程碑。1974年Frisch等[1-2]报道,女孩通常需达到47.8 kg这一临界体重才出现初潮;体脂百分比需达到16.0%~23.5%才开始出现月经周期,而要维持正常的排卵周期的体脂百分比应为22%~24%。研究显示[9],与澳大利亚人等白种人比,在同样的BMI、腰围、皮褶厚度下,日本男、女性体脂百分比更高。我国女孩的BMI水平虽低于欧美女性,体脂百分比却和后者相差无几。我国女孩初潮临界体重较国外标准为轻,但初潮、维持正常排卵所需体脂百分比却与 Frisch等的发现一致[10]。1850-1960年间欧洲女孩初潮年龄每10 a提前4 个月;美国白人初潮年龄2000年比1990年提前2.3月[11]。我国儿童近年来也有类似趋势。如北京城区女孩的初潮年龄,在1962-1985年期间平均每10 a提前0.67岁;1985-2000年期间则提前0.5岁[12]。2004年北京女孩初潮年龄为(12.1±1.1)岁[13]。本调查半数初潮年龄12.19岁,与该资料基本一致。

    大量研究证实,体脂决定性成熟早晚;超重肥胖与性发育提前相关;大多数BMI高的女孩来潮早于同年龄BMI较低女孩[14]。Baul等[15]研究显示:10~15岁超重/肥胖女孩初潮年龄早于正常体重和低体重女孩。齐秀玉等[16]的研究同样显示,超重/肥胖儿童初潮年龄偏早。如上述,本研究中来潮率变化规律为低体重组正常组>超重肥胖组。国外大量研究还显示,初潮提前是成年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早来潮女性体脂含量高[17];黑人女孩初潮最早,超重/肥胖发生率最高;早熟可使肥胖的健康危险成倍增加[18-19] 。Wronka[20]研究2 660名女孩,证实初潮年龄和BMI呈显著负相关;晚熟女孩体型瘦高而早熟女孩相对矮而胖。相关队列研究也显示:较早来潮和青春后期肥胖可显著增加成年期肥胖的危险[21-22]。Lakshman[23-24]队列研究显示:早来潮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关联度受样本肥胖程度调控。可见,女性青春期肥胖是导致成年期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积极引导青少年通过合理控制膳食、增加体力活动、改变“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使青春早中期女孩有效控制体重,降低超重、肥胖发生率,同时对已早来潮的女生的代谢综合征等危险因素实施监控,对女性健康意义重大。

    4 参考文献

    [1] FRISCH RE, REVELLE R. Height and weight at menarche and a hypothesis of menarche. Arch Dis Child, 1971,46:695-701.

    [2] FRISCH RE. Body fat, puberty and fertility. Biol Rev Camb Philos Soc, 1984,59:161-188.

    [3] 徐轶群,季成叶,马军,等.北京市东城区14-16岁学生代谢综合征相关症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20-121,123.

    [4]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8-22,90-95.

    [5] 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child growth standards.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nutrition for health and development:Geneva, Switzerland,WHO 2007:S41-S55.

    [7] 米杰,程红,侯冬青,等.北京市2004年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6):469-474.

    [8] LU JJ, JIANG DD, CHOU SM, et al.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its association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cardiovascular with adolescent girls from a college in central Taiwan. Kaohsiung J Med Sci, 2008,24(3):144-15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38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