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1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115489
震后不同时期灾区初中生身心健康与应对方式特点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张妍 许芳 孔繁昌 权珍桢
精神卫生,适应,心理学,回归分析,学生,自然灾害
第1页

    参见附件(2052KB,3页)。

    张妍 许芳 孔繁昌 权珍桢 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四川理工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目的探讨5.12地震后不同时期灾区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及应对方式的特点,为灾后心理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修订的身心健康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分别在5.12地震后2周和1 a对四川灾区188名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震后1 a在抑郁、自杀、恐惧等身心健康多个维度和退避、幻想等应对方式维度得分显著低于震后2周;退避、自责、合理化、问题解决能显著预测震后2周初中生的心身健康,而退避、自责、幻想、合理化能显著预测震后1 a学生的心身健康。结论震后1 a灾区初中生身心健康有所好转,应对方式开始倾向积极,但对前后没有显著差异的维度需要重点干预。

    【关键词】 精神卫生 适应 心理学 回归分析 学生 自然灾害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项目(10SB054) 绵阳师范院校级青年项目(MB2010003);绵阳师范学院创新项目(Mnu-cx0903)

    【分类号】R395.6

    地震是一种较难预测且破坏力大的自然灾害。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9年台湾大地震及土耳其地震受灾人群的横向研究表明,地震灾难与心身健康有密切关系[1-3]。汪向东等[4]的研究发现,震后3个月比震后早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病率降低。Carr等[5]对澳大利亚New-castle地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5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