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12654
受欺负小学生求助心理与行为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刘丽琼 肖少北
第1页

    参见附件(1414KB,2页)。

    刘丽琼 肖少北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目的了解受欺负儿童的求助心理与求助行为,为欺负行为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从海口市分层整群抽取6所小学三~六年级742名学生,筛选出受欺负者241名,进行求助心理与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52.3%的受欺负者会求助于教师,50.6%会求助于父母,66.8%会求助于朋友。求助于父母、教师及同学的受欺负者成功体验均高于未求助者(P值均0.01),求助于同学的羞耻感低于未求助者(P0.05)。结论约半数受欺负小学生不会求助。影响求助的主要因素在于求助是否成功。

    【关键词】 精神卫生 羞耻 学生 问卷调查

    【基金】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资助项目(HJSK2009-109)

    【分类号】B844.2

    欺负行为是中小学校园中普遍发生的一种攻击现象,一般是力量强的一方欺负力量弱的一方,且具有重复发生性,即受欺负者可能会长期处于一种受欺负状况,且难以保护自己[1]。受欺负者摆脱受欺负状况最有效的途径是寻求恰当的帮助,但现有研究表明,约半数的受欺负者不会主动求助[2-3
------
     欺负行为是中小学校园中普遍发生的一种攻击现象,一般是力量强的一方欺负力量弱的一方,且具有重复发生性,即受欺负者可能会长期处于一种受欺负状况,且难以保护自己。受欺负者摆脱受欺负状况最有效的途径是寻求恰当的帮助,但现有研究表明,约半数的受欺负者不会主动求助。本文试图对受欺负小学生的求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为欺负行为的干预提供参考。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1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