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犯与普通中学生攻击敌意归因偏向分析(2)
分均显著高于中学生,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少年犯的社会
责任感和控制性较低,在遇到挑衅的情景时,很可能错误地理
解社会信息,产生难以控制的冲动行为,表现出更多的攻击倾
向。少年犯在敌意归因偏向各维度的得分也显著高于普
通中学生,提示少年犯倾向于将情景做敌意性的归因解释,与
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显示,性别和年龄等因素也
会对个体的攻击性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在控制了性别、年龄
和生源地影响的基础上,考察不同类型的被试对攻击行为的预
测作用。结果显示,即使控制了上述各因素,少年犯的关
系攻击、身体攻击和攻击性总分仍高于普通中学生。说明导致
少年犯的高攻击性还有其他的因素。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个体最终的行为取决于其内部的认知过程,在对信息进行加工
解释的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的错误均会导致攻击性行为。
本研究数据显示,少年犯的敌意归因偏向与攻击行为有显
著的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身体攻击敌意归因偏向可以比
较好的预测整体攻击性、身体攻击、关系攻击和亲社会性,这一
结论与已有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有关,也可能是由于本研究选取的是少年犯,其群体本身具有
强烈的身体攻击倾向,在遇到挑衅时更多的是采用身体攻击,拥有较多的身体攻击敌意归因偏向。
高攻击性的个体拥有较多的敌意归因偏向,也证实了青少
年不良的社会认知将会导致更多的攻击行为。Dodge认
为,高攻击性的青少年之所以会表现出较多的攻击行为,是因
为高攻击性的个体倾向于对模棱两可的情景做出敌意性的归
因解释,这一观点在本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儿童青少年的独立
意识不断增强,生活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与周围环境接触互
动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图式。Huesmann的认
知脚本理论认为,个体之所以表现出攻击行为,是因为他们习
得了攻击性的脚本,在遇到攻击性的刺激时,就会激活相应的
图式或脚本,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敌意归因偏向和脚本、图式等相关。因此,应该重视儿童的认知,特别是敌意归因
偏向在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提示,敌意归因偏向在儿童青少年攻击性发展
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应密切关注青少年认知的发展、,尤
其注意敌意归因偏向,较早的预防和干预其攻击行为。(李静华 申田 郑涌)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