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2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325626
重庆市初中生归因方式与自信关系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颜艳琼 郑晓宁 毕重增
自我评价(心理学),精神卫生,回归分析,学生
第1页

    参见附件。

    颜艳琼 郑晓宁 毕重增 西南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发展中心心理学部;

    【摘要】目的探讨初中生归因方式与自信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总体自信问卷与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对整群抽取的重庆市兼善中学26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的总体自信水平与内归因方式及归因方式的努力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初中生自信的波动性与内归因方式显著负相关(r=-0.21,P0.01);初中生自信的清晰度与内归因方式显著正相关(r=0.29,P0.01)。结论初中生的归因方式对自信水平、清晰度和波动性都有影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引导,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关键词】 自我评价(心理学) 精神卫生 回归分析 学生

    【基金】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11SKB20)

    【分类号】B844.2

    青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1],是个体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自信和自卑感发展的关键时期。自信是个体对自身的能力、自我价值等做出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2]。有研究表明,自信总分与心理健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抑
------
     青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个体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自信和自卑感发展的关键时期。自信是个体对自身的能力、自我价值等做出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有研究表明,自信总分与心理健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强迫、敌对、人际敏感和恐怖各项指数也呈显著负相关。归因方式是个体将内在的认知与外在的行为表现、客观现实联系起来的一种认知过程,受个体理性控制,可以通过归因训练加以改变。归因可以改善个体对自我的评价,提高自信水平。本研究以初中生为对象,调查他们的归因方式与自信的基本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从归因方式上对中学生自信心进行培养和塑造,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2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