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学(新健康)》 > 2010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93756
春暖时节宜养阳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家庭医学·下半月》2010年第4期
     调神篇

    阳气的宣发有赖于肝的疏泄,而肝之疏泄与人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因此,春季应当调摄情志以利阳气宣发,要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情绪,与外界环境相协调。正如《养老养亲书》所言:“时寻花木游赏,以快其意,不令孤坐独眠,自生郁闷。”

    静心养神

    《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即思想纯正、心神平静、情绪乐观、内无杂念的人,能够体健不得病。反之,“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常怀仁乐

    俗语言:“仁者寿”。胸怀欢畅,则长寿可期,忧愁过多,则多病易老。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常秉仁爱之心、欢畅情怀,能促进情绪向正方向转化。

    自我排解

    遇到烦恼,要善于自我排除化解。如“转移法”,“看花解闷,听曲消愁”即为此意;“宣泄法”乃将不快向亲友倾诉,或写诗作画寓情于中;“克制法”,在感到将要爆发时,不妨缓缓从一数到三,冲动的情绪亦会随之殆失大半。

    起居篇

    人的生理活动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这是长期适应自然的结果。在春回大地、阳气升发的时节,我们的生活起居亦应与之保持相适。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春季,宜晚睡早起,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舒缓形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借以升发阳气;“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有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作用;“春天洗脚,升阳固脱”,临睡前用热水泡脚亦为保养良法。

    春捂

    我国有句“春捂秋冻”的古谚。“春捂”指春天衣服不能减得过多过早,防止受风着凉。早春时节乍暖还寒,易感受寒气,寒盛则伤阳。因此,冬装宜渐减,着衣下厚上薄,既养阳又收阴,并随时酌情更换。

    睡眠

    春季昼渐长,夜渐短,阳气日盛,宜晚睡早起。春天易犯困,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古人称睡眠为“眠食”,曾国藩有“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的名言。克服春困最好的方法是保证每天七八个小时的睡眠,并辅以午休。

    运动篇

    春季阳光明媚,应当多在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的照射,借助自然之阳气振奋人体初生之阳气。但锻炼不宜过量,若大汗淋漓,会使体内阳气随汗液丢失,反而不利。

    春游

    春游踏青,不仅可以一览美景,还能接触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日光,是锻炼体质和增强人体抵抗力的好方法。难怪白居易的《春游》诗曰:“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散步

    散步可以使体内积热与阳气随之外泄,令人感到舒畅。散步宜缓不宜急,要全身放松,手臂自然摆动,手脚合拍,呼吸和谐,心怡神悦。

    另外,放风筝、跳舞、太极拳等也都是春季适宜的健身方法。

    饮食篇

    春季,大自然为人们提供了品种繁多的食物。在饮食上我们要选择一些平补阳气的食品,如韭菜、桂圆、大枣、红糖、小米、山药、茯苓、莲子、苡仁等;春季多雨多寒,饮食应以辛甘、清淡为主。辛能祛寒,甘能健脾,清淡能利湿,使人体脾旺体健,抵御寒湿的侵袭。孙思邈云:“春七十二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为春季多吃酸味,会使肝气伤及脾胃,因此应少吃酸味、多吃甘甜味的食物以保养脾胃。

    时令蔬果

    多吃茭白、莴笋、茼蒿、菠菜、芹菜、荠菜、香椿等新鲜时令蔬菜,以及温热性的时令水果,如木瓜、橘子、山楂、菠萝、樱桃等,以顺应春气,抵御春寒。

    肉类

    春季阳气渐长,活动增多,人体对营养、能量的需求增加。可适当摄取肉类以满足需要,但宜瘦不宜肥,宜清淡不宜浓厚。鱼类可谓最好(痛风、出血性疾病患者除外),如应时的刀鱼、鳜鱼、鳕鱼、鲥鱼等。此外,春季肝气旺,食用动物肝脏以养肝也是不错的选择。 (程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