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宜养阳
中医认为,阳气乃生命之本。《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对人体阳气就有这样的阐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说明阳气对于人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可比作天与日,主宰命运,有阳则生,无阳则死。从中医角度来看,阳气的外卫功能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免疫力、抵抗力。阳气旺盛则抵抗力强,人体不易生病;反之,阳气不足或不通时,人体就易被百病侵犯。
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充盛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亢奋的季节,同时也是养护阳气的最好时机。此时养护阳气,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需要警惕的是,阳气最盛之时也是阳气最易受伤之时。盛夏季节,很多人因贪凉而长期处于空调房中,以至于阳气在该生发的时节不能正常生发;人们经常食用冷饮、寒凉食物,寒邪伤及脾胃,会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易生湿邪;湿邪入脏,会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夏季养阳是调动人体阳气,激发人体正气,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病治病,调整亚健康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夏天温阳补阳,其实是借助自然界气候消长与人体阳气亢盛之机,因势利导,促使阳气蓬勃生发。河南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张海杰介绍说,夏季温阳补阳有很多方法,其中用针灸的方法来刺激相应的穴位,以补益人体阳气,驱散体内陈寒,预防或治疗虚寒性疾病,是比较理想的手段。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现代研究也表明,通过强烈的穴位刺激,使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甚至发泡,可以达到穴位刺激和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使经络畅通,加速带氧血红蛋白数量的恢复,能改善毛细血管网的微循环,促使血浆皮质醇显著升高,调整支气管功能和异常抗体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双向调节。因此,针灸是养护阳气的重要措施之一。
《扁鹊心书》曰:“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腕,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说明灸法有防病保健的作用。张海杰介绍说,夏季养阳一般取人体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上的穴位。普通人家庭保健操作,可用流星布包捶打背部,以刺激督脉穴位,畅通气机,振奋阳气。
除督脉及膀胱经上的穴位外,还有一些穴位,如大椎、至阳、身柱、百会、膏肓、足三里等,都是养护阳气、防病保健的常用穴位。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特制的金属针按照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灸,烧灼的意思。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的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针法有较高的专业要求,所以不建议人们在家自行操作,一定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或者医院由医师操作。天灸是灸法的一种,天灸是将有刺激性的药物敷于穴位或患处,皮肤受到刺激后会起水泡,或皮肤局部充血潮红,所用药物多是单味中药,也有复方,常用的数十种。天灸因贴敷时间短、经济实惠且效果好,近些年被广为推崇,天灸疗法也是目前国内各大中医院针灸科开展冬病夏治的主要治疗项目之一,从夏至日开始至九月初,在这段时间内贴敷六次即可。但天灸需要依据病种、病情、个体差异进行取穴及调配药物,所以,天灸疗法建议在专业医师的诊断下进行治疗。
相对于针法和天灸的难操作性,艾灸就显得容易得多。结合主要的养阳穴位,以下几种临床上常用的灸法,简便易行,可以作为家庭日常保健常用灸法。
艾炷灸艾炷灸,就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拇、食、中三指捏边旋转,为了便于操作,可以把艾绒捏紧成半截橄榄核大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直接灸将艾炷放在皮肤穴位上之后,从上端点燃,当艾炷燃剩2/5左右,被灸者感到烫时,用镊子将艾炷及时挟去以免烫伤,换炷再灸,一般一个穴位灸3~7壮,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施灸后皮肤不致起泡,或起泡后亦不致形成灸疮为宜。此法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等。
隔姜灸把鲜生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扎些孔,以便传热,把姜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再把艾炷放在姜片上,然后从艾炷上端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换炷再灸。一般一个穴位炙5~10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在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姜片。此种灸法应用很广,适用于一切虚寒证,对呕吐、腹痛、遗精、早泄、不孕、痛经和风寒湿痹等疗效较好。
隔盐灸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平肚脐,然后把艾炷放置在食盐上施灸,如果被灸者稍感灼痛,应立即更换艾炷。也可在盐上放姜片后再施灸,以防止食盐受火爆起而伤,一般灸5~9壮。此灸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中风脱证等。
艾卷灸又称艾条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穴位或患处,在距离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但没有灼痛感为宜。一般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如果被灸者的局部直觉减退或者被灸者是小儿时,施灸者可将食、中两指,放在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的手指来测知被灸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时间和距离,防止发生烫伤。
温灸器灸温灸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临床上常用的有温灸盒和温灸筒,施灸时,将艾绒或艾条点燃后放入温灸筒或温灸盒里的铁网上,然后将温灸筒或温灸盒放在施灸部位灸15~20分钟,适用于灸治腹部、腰部的一般常见病,如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和腰椎、颈椎病等证。此灸法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携带方便,施灸面积大更节省时间,更适宜于家庭保健使用。
张海杰主任医师提醒大家,夏季施灸养阳的保健方法适宜于多数人,但也并非百无禁忌。一般认为,临床上凡有阴虚阳亢、实邪内闭、热毒炽盛者慎用灸法,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另外,施灸的空间应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烟尘过浓,污染空气,伤害人体;施灸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以温开水为宜。 (王伟琰)
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充盛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亢奋的季节,同时也是养护阳气的最好时机。此时养护阳气,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需要警惕的是,阳气最盛之时也是阳气最易受伤之时。盛夏季节,很多人因贪凉而长期处于空调房中,以至于阳气在该生发的时节不能正常生发;人们经常食用冷饮、寒凉食物,寒邪伤及脾胃,会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易生湿邪;湿邪入脏,会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夏季养阳是调动人体阳气,激发人体正气,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病治病,调整亚健康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夏天温阳补阳,其实是借助自然界气候消长与人体阳气亢盛之机,因势利导,促使阳气蓬勃生发。河南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张海杰介绍说,夏季温阳补阳有很多方法,其中用针灸的方法来刺激相应的穴位,以补益人体阳气,驱散体内陈寒,预防或治疗虚寒性疾病,是比较理想的手段。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现代研究也表明,通过强烈的穴位刺激,使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甚至发泡,可以达到穴位刺激和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使经络畅通,加速带氧血红蛋白数量的恢复,能改善毛细血管网的微循环,促使血浆皮质醇显著升高,调整支气管功能和异常抗体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双向调节。因此,针灸是养护阳气的重要措施之一。
《扁鹊心书》曰:“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腕,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说明灸法有防病保健的作用。张海杰介绍说,夏季养阳一般取人体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上的穴位。普通人家庭保健操作,可用流星布包捶打背部,以刺激督脉穴位,畅通气机,振奋阳气。
除督脉及膀胱经上的穴位外,还有一些穴位,如大椎、至阳、身柱、百会、膏肓、足三里等,都是养护阳气、防病保健的常用穴位。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特制的金属针按照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灸,烧灼的意思。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的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针法有较高的专业要求,所以不建议人们在家自行操作,一定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或者医院由医师操作。天灸是灸法的一种,天灸是将有刺激性的药物敷于穴位或患处,皮肤受到刺激后会起水泡,或皮肤局部充血潮红,所用药物多是单味中药,也有复方,常用的数十种。天灸因贴敷时间短、经济实惠且效果好,近些年被广为推崇,天灸疗法也是目前国内各大中医院针灸科开展冬病夏治的主要治疗项目之一,从夏至日开始至九月初,在这段时间内贴敷六次即可。但天灸需要依据病种、病情、个体差异进行取穴及调配药物,所以,天灸疗法建议在专业医师的诊断下进行治疗。
相对于针法和天灸的难操作性,艾灸就显得容易得多。结合主要的养阳穴位,以下几种临床上常用的灸法,简便易行,可以作为家庭日常保健常用灸法。
艾炷灸艾炷灸,就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拇、食、中三指捏边旋转,为了便于操作,可以把艾绒捏紧成半截橄榄核大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直接灸将艾炷放在皮肤穴位上之后,从上端点燃,当艾炷燃剩2/5左右,被灸者感到烫时,用镊子将艾炷及时挟去以免烫伤,换炷再灸,一般一个穴位灸3~7壮,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施灸后皮肤不致起泡,或起泡后亦不致形成灸疮为宜。此法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等。
隔姜灸把鲜生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扎些孔,以便传热,把姜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再把艾炷放在姜片上,然后从艾炷上端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换炷再灸。一般一个穴位炙5~10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在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姜片。此种灸法应用很广,适用于一切虚寒证,对呕吐、腹痛、遗精、早泄、不孕、痛经和风寒湿痹等疗效较好。
隔盐灸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平肚脐,然后把艾炷放置在食盐上施灸,如果被灸者稍感灼痛,应立即更换艾炷。也可在盐上放姜片后再施灸,以防止食盐受火爆起而伤,一般灸5~9壮。此灸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中风脱证等。
艾卷灸又称艾条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穴位或患处,在距离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但没有灼痛感为宜。一般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如果被灸者的局部直觉减退或者被灸者是小儿时,施灸者可将食、中两指,放在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的手指来测知被灸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时间和距离,防止发生烫伤。
温灸器灸温灸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临床上常用的有温灸盒和温灸筒,施灸时,将艾绒或艾条点燃后放入温灸筒或温灸盒里的铁网上,然后将温灸筒或温灸盒放在施灸部位灸15~20分钟,适用于灸治腹部、腰部的一般常见病,如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和腰椎、颈椎病等证。此灸法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携带方便,施灸面积大更节省时间,更适宜于家庭保健使用。
张海杰主任医师提醒大家,夏季施灸养阳的保健方法适宜于多数人,但也并非百无禁忌。一般认为,临床上凡有阴虚阳亢、实邪内闭、热毒炽盛者慎用灸法,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另外,施灸的空间应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烟尘过浓,污染空气,伤害人体;施灸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以温开水为宜。 (王伟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