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律失常 > 窦性心律失常 > 正文
编号:12945136
心律失常的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1日 《家庭医学·下半月》2016年第10期
     心脏由四个“房间”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正常人心脏的跳动是有节律的,因为位于右心房的上部“司令部”——窦房结,能以60-100次/分的频率发出指令(电脉冲)来掌控心脏。心脏还有一套与此对应的“电路”(电传导系统)。窦房结发出电脉冲以后,传导至心房,进入“信号中转站”——房室结,再通过左右束支下传心室,形成一次电传导过程,从而引起心脏规律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入全身。

    心律失常是电信号的产生或传导出现问题,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无规律地“乱跳”。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较多,如冠心病、心肌炎、药物过量或中毒等,少数无病因可查。本文就临床上常见的几类心律失常做一简单的介绍。

    心电冲动形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率MOO次/分)、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率<60次/分)、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窦性心动过速可见于健康人、情绪激动、发热、甲亢、心衰或由药物引起等。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正常人睡眠状态、运动员或由药物诱发等。这两种疾病去除病因后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窦性停搏是心脏想“偷懒”,不愿意跳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司令部”指挥能力下降)而产生的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人。这两种疾病可导致心脏泵血减少,全身器官供血减少,引起头晕、乏力、黑蒙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晕厥甚至死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对于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可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房早)、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房性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

    房早是心房越权,比窦房结提前发放冲动,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通常无需治疗。当有症状或因房早引起心动过速者,可予以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倍他乐克、普罗帕酮等。连续3次或以上的房早称为房速,最终可进展为房颤。患者可有心慌、头晕、胸痛等不适。有病因者先去除病因,药物治疗有倍他乐克、胺碘酮、普罗帕酮等,部分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射频消融。

    房扑是心房不听窦房结的指挥,自行其事,但扑动还能保持整个心房步调一致的跳动,也就是闹“台独”了,虽不听“中央”的指示,但还是会听“省长”的话。房扑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衰等患者。房扑往往不稳定,有的可恢复正常,有的会进展为房颤。终止房扑最有效的是电复律,通过放电使纷乱的心脏电活动归于窦房结的统一领导之下。

    房颤是心房的各个小集体不能保持同步,谁的话也不听,各自行事,相应地心室也出现快速而没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房颤常见于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和冠心病等。心房的无效收缩可使心房内血液淤滞形成血栓,导致中风,造成偏瘫。治疗主要有恢复正常心律、抗凝、控制心室率三个目标。临床上对于能恢复正常心律的患者首先恢复窦性心律。常有药物复律、电复律和导管消融。药物复律常选择胺碘酮。对于症状较重并有严重低血压的患者需紧急电复律。药物治疗无效或阵发性房颤可选用导管消融或冷冻球囊消融。国内抗凝治疗首选华法林。但华法林同时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因此需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开始时每周监测1~2次,达标后(INR控制在2.0~3.0)建议每月监测1次。近几年国外逐渐开始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其治疗过程中无需监测INR,更便于患者长期治疗,但由于价格昂贵,尚未在国内广泛推行。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常有陪他乐克、地尔硫革、地高辛等。其他如房室结消融术后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左心耳闭合或封堵术、外科微创手术、外科迷宫手术等有关的治疗措施,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用。

    交界性心律失常

    交界性心律失常包括交界性早搏、交界性异搏及异搏心律、交界性心动过速等。交界性早搏是心房和心室连接的部分提前发放冲动,一般无需治疗。交界性异搏与异搏心律常由于窦房结这个“司令部”想偷懒,不想工作,使得交界区的潜在起搏点指挥心脏跳动。一般无需治疗,病情严重者可安装起搏器。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较为常见的类型。此种类型的病人从娘胎里出来,心脏就比别人多一条“电路”,这条“电路”与其他“电路”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形“电路”,心脏的电流可以沿着这个环路做环形运动,使心脏不停的跳动,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不适。该病常见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人,年轻人多于老年人,其特点为突然发生,突然终止。患者心慌时可用冷水浸脸,自行诱发恶心、呕吐或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作呼气动作。药物治疗首选腺苷,也可使用维拉帕米、地尔硫革等。射频消融可通过损坏那条多余的“电路”根治本病,治疗成功率达98%-99%以上。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室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比窦房结提前发放冲动引起的心律失常。可见于健康人、冠心病、高血压等,也可由药物诱发。大多数人没有任何症状,可能在体检时发现;有的感到心慌、胸闷、头晕等不适。无症状者无需处理,伴冠心病、高血病及心衰等疾病先治疗基础病;如还有室早并有症状者,可考虑使用利多卡因、胺碘酮等药物治疗。对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无效及24小时发生1万以上的室早,可考虑射频消融。将特制的导管送入心脏,发放射频电流,破坏室早的异位兴奋灶,从而根治室早或减少室早。

    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的室早称为室速。心室的快速跳动使心脏不能充盈足够的血液,泵入全身的血液较少,可引起患者头晕、乏力、胸闷等不适,严重者可发展为室颤,导致猝死。有血压下降者首选电复律。药物治疗有利多卡因或胺碘酮。症状不稳定的持续性室速及心室泵血明显减少的患者因有猝死风险,可考虑置入植人心律转复除颤器。除颤器能自动感知心脏颤动,并发放电脉冲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显著降低了猝死风险。

    室颤是最严重、最凶险的一种恶性心律失常,常导致心脏性猝死。心室杂乱的“颤动”使心脏血液不能泵入全身脏器,导致全身缺血、缺氧,可有意识丧失、抽颤、呼吸停顿等症状,甚至死亡。必须尽快心肺复苏及电除颤。

    传导异常

    窦房结“司令部”发放的电信号依次传至心房、房室结,最后传人心室。传导异常是电信号在该通路发生传导减慢或阻滞。传导异常引起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临床上以房室传导阻滞较为常见。房室传导阻滞是窦房结发出的指令,在“中转站”——房室结发生传导减慢。

    该病可见于正常人、运动员、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脏病、药物中毒等。健康人无需处理。有心脏病或诱发因素者,通常在治疗心脏病或去除诱因后,房室传导功能可恢复,一般可植入临时起搏器过渡。若“中转站”严重受损,完全失去了下传功能,该类患者有猝死的风险,可考虑植入永久性起搏器。

    完全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非常困难,但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发生率。生活规律,不抽烟,少喝酒,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心情舒畅。心律失常患者应按医生要求按时吃药,不自行停药、改药、改量,定期门诊随访。 (鲁志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律失常 > 窦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