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学(新健康)》 > 2016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983104
天寒要防三种病(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1日 《家庭医学·下半月》2016年第12期
     冬天的到来,气温进一步降低,雨雪天气让很多读者朋友感到不适应,尤其是三种疾病更容易“偷袭”,特别是对于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相对低下的老年朋友而言更是如此。那么,这三种疾病都是什么呢?如何在冬季避免与它们打上“遭遇战”呢?

    一防肺炎:注意与感冒区分开

    冬季是肺炎的高发季节,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李芳介绍说,肺炎是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肺炎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霉菌性、吸入性及陈旧性肺炎,主要是由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炎症。肺炎好发于冬春两季,以11月至次年3月为常见。

    虽然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得肺炎,但是老年人由于抵抗力弱,免疫力低下,且常伴有慢阻肺、糖尿病等基础病,因此更容易患肺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年轻人认为自己身健体壮,不注意做好预防工作。由于导致肺炎的病原体广泛存在于空气、周围环境,在呼吸空气、人与人或人与物的接触中,都可能吸入病菌。即便是年轻人,若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感染病原体,病菌会乘虚而入,诱发疾病。

    一些人容易把感冒与肺炎相混淆,其实这两种病是有所区别的。普通感冒是发生在鼻、咽、喉声带以上的上呼吸道部位感染,可伴有全身症状。肺炎则是发生在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下呼吸道的炎症。

    普通感冒的症状主要有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咽痛、畏寒、发热、头痛、肌酸痛等;肺炎典型表现有中高度发烧、咳嗽、咯痰、胸痛等症状,但是老年人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不出现发热,抽血化验白细胞可能也不高,需要引起重视。普通感冒是自限性疾病,通常在一周左右会自愈,但若不及时就诊,炎症可向下呼吸道蔓延,也可引起肺炎。

    冬季预防肺炎一定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治疗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定期开窗通风。

    二要打好冬季一日三餐保“胃”战

    冬季是胃病的高发季节。那么,在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中,一日三餐如何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胃呢?

    早餐护胃:暖一点、杂一点、慢一点

    早上一般建议大家最好吃热食。有的市民喜欢面包配牛奶,这样的搭配看似营养,但是冬季早晨室外的温度相对较低,人的胃也还没有真正“暖”起来,如此时摄入较冷的饮食会使胃气受损,一大早就吃未经加热的面包和牛奶对胃的保护是不利的。

    其次,早餐搭配不要千篇一律,适当“杂”一点。尽可能稍微起早一点,把昨晚做好的山药粥、大枣粥等在微波炉打一下,哪怕每天早上吃上一小碗都是很养胃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可适量摄入一些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品,如鸡蛋、豆制品、瘦肉等。

    一般来说,起床后20~30分鐘再吃早餐最合适,因为此时人的食欲最为旺盛。不少人为了赶时间,即便是趁热吃早餐,也会吃得较快,这样一来不容易消化,影响营养的吸收效率;二来对食道和肠胃的刺激都是不好的。因此,建议大家吃早餐的时候最好慢一点。

    午餐养胃:果蔬搭配好绿叶蔬菜不可少

    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每天的午餐一般会选择叫外卖、下馆子或自带饭盒。如果不能做到科学饮食,或者吃得太过随意,易导致记忆力衰退、疲劳,甚至会引发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外卖的盒饭一般绿叶蔬菜较少,且偏油腻,味道也比较咸。最好在叫外卖的时候提醒对方多放些蔬菜,少放些盐。因为隔夜的绿叶菜营养成分较容易流失,而且亚硝酸盐的含量也增加。所以,自带盒饭的素菜最好以块茎类蔬菜为主。不要边工作边吃饭,以免影响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建议大家短暂的午休后吃上一个水果,不但能够补充多种维生素,还有利于促进午饭食物的消化,并有提神醒脑、增加工作效率的效果。

    晚餐“松”胃: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

    年底是聚餐较多的时间段,而不少读者朋友聚餐的时间大部分都在晚上。提醒大家晚上聚餐不要胡吃海喝,晚餐吃得过多,时间久了体内脂肪越积越多,同时又增加心脏负担,容易导致失眠、记忆力减退、早餐没有食欲和肥胖等症状,甚至会导致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所以“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的说法是值得提倡的,要在晚上给自己的胃“松”一下,别非要吃到饱,不饿就行了。此外,晚餐时间不宜过晚。最好在晚八点以前,便于食物的消化,还有利于预防脂肪肝、尿路结石等疾病。

    三防中风:记住这三个数

    中风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季发病率为最高,特别在天气骤变、寒流侵袭时尤为明显。这时候要学会熟悉一组数字“1-2-0”。

    每12秒有1人卒中每21秒有1人死于卒中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显示,脑卒中在中国为第一位的疾病死亡原因,造成的经济负担高达每年400亿元。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发生卒中,每21秒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卒中。我国是全球“中风”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全球3000万“中风”患者有1/3在中国,且在欧美国家脑卒中发病率下降的大背景下,我国每年仍以近9%的速度攀升。

    随着年龄的增长,卒中的患病率逐渐增高,高危率逐渐增高。但“中风”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以及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炎等问题,近年来中青年人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调查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5%的人群处于高风险,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特别要关注自己的脑卒中风险。

    大部分的中风可以通过急救挽救生命和减少残疾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五高”特点。但只要能快速判断是否中风,第一时间拨打120,尽快到达有急救条件的医院,大部分中风可以通过急救挽救生命和减少残疾。

    按照美国AHA年会的要求,中风者应在1小时内到达医院。但是,资料显示,即使在美国,卒中事件中也仅有不到50%患者是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拨打急救电话,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拨打电话者能识别出是卒中症状。而患者若能早期就诊,预期的3小时溶栓比例可以由4.3%4升至28.6%。 (孙刚)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