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学·新健康》 > 2008年第6期
编号:11673442
未婚女性也患乳腺炎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家庭医学》 2008年第6期
     20岁的小丽近来发现,自己乳头上不时有液体流出,还能摸到小小的包块。她吓坏了——莫非这么年轻就患了乳腺癌?医院接诊专家检查后,告诉她患的是非哺乳期乳腺炎。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与哺乳期乳腺炎相对而言的一种乳腺疾病,指乳晕下大乳管由于先天性乳头内陷、排泄不畅、导管内感染等引起的乳腺炎。从门诊统计资料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已经超过哺乳期乳腺炎,50%以上的患者为未婚未育女性,其征兆酷似乳腺癌,有些患者甚至冤枉地接受了“肿瘤切除术”。

    人的各个生理时期均可发生乳腺炎症。非哺乳期乳腺炎囊括了婴儿期、青春期、绝经期和老年期,发病高峰在20~40岁。婴儿期及青春期的乳腺炎常是体内激素失衡引起的。所以一般所指的非哺乳期乳腺炎,主要是指成人非哺乳期出现乳房肿胀、隐痛或结节等非细菌性的炎症表现。此病可分为三种临床类型。

    1、急性乳房脓肿型:患者突然出现乳房疼痛及脓肿形成,部分病例脓肿可穿破流脓,局部表现剧烈、急骤。但全身炎症反应较轻,中度发热或不发热。少数病例白细胞增多不明显。

    2、乳房肿块型:逐渐出现乳房肿块,微痛或无痛,皮肤无红肿,肿块边界尚清楚,无发热史。此型常被误诊为乳腺癌。

    3、慢性瘘管型:常有乳房反复炎症及疼痛史,部分病例可有手术引流史。瘘管可与乳头附近的输入管相通,经久不愈。严重者多发瘘管及乳房变形,反复流脓,乳房内或瘘管周围出现炎性肿块。

    非哺乳期乳腺炎易反复发作,一时溃烂一时又可能痊愈,如治疗不当,甚至可能长期不愈。由于其发病隐匿且反复发作,难以与乳腺癌区别。两者外部触摸都可能摸到肿块,如果使用消炎药一周后,肿物缩小1/3以上,基本可以排除乳腺癌;因为肿瘤不可能通过消炎药治疗后缩小。但个别病例仍需病理切片作最后确诊。目前,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常用诊断手段包括B超检查、细针穿刺活检和病理检查。

    非哺乳期乳腺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乳腺导管扩张。正常情况下仅在人体乳腺导管开口处覆盖的鳞状上皮可能覆盖导管内壁,其角化碎屑和脂质分泌物阻塞管腔,刺激管壁产生炎症反应。(2)乳头内陷或畸形。因导管开口的异常、狭长或扩张,继发炎症感染。(3)外伤性脂肪坏死。研究表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乳管内存在大量的致病菌,而且厌氧菌是需氧菌的两倍,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主,属多种菌共同致病。

    不同类型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在治疗上也迥然不同。(1)急性脓肿型:应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进行脓肿引流术。术中如见扩张的导管内有脓液流出,应作适度搔刮,刮除病变的导管。单纯切开引流易复发。(2)炎性肿块型:只要炎症局部良好,即使有中央脓肿形成,还是应力争早日切除肿块及周围的扩张导管。(3)慢性瘘管型:可作瘘管切开,扩大引流,或彻底切除瘘管及周围炎症组织和扩张的导管。久治不愈的瘘管伴乳房严重变形者,可以考虑作皮下乳房切除术或全乳切除术。部分年轻患者可同期或择期作乳房再造术。, 百拇医药(张正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