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学·新健康》 > 2008年第6期
编号:11673544
老年人头部撞伤莫大意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家庭医学》 2008年第6期
     年逾七旬的外科周教授,近半个月来走路的姿势有些别扭,手拿筷子进食也不那么灵活。老伴和女儿都劝他去看医生,周老却毫不在意,坚持说“我没有病”。话音未落,夹在右手筷子上的一块快要入口的鱼片又落到了桌上。到神经科诊治,病史和体格检查表明,其右侧肢体有偏瘫体征,医生认定其左侧大脑出了毛病。颅脑CT扫描,证实左侧颅内挨着颅骨有一巨大低密度阴影,诊断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清除积血100毫升后,患者恢复了正常。后经询问得知,周老两个月前在浴室摔倒过,头部撞在木门上,当时头皮丝毫无损,也不觉疼痛,就没加注意。

    年近古稀的内科王教授,拎着两个小塑料袋送孙女上学。上公交车时他排在最后,上车后沿着车行道踽踽前行找位子。不料司机贸然开车,骤不及防的他旋转180度,摔倒在车厢内。司机从后视镜瞥见这惊险的一幕,紧急刹车,立马来到他的跟前,将他扶到旁边让出的一个位子上。王老触摸了一下稍稍疼痛的脑袋,没有发现血迹,仅右侧踝部皮肤轻微擦伤,回家敷上创可贴几天就好了。未料一个半月后,突然头痛、厌食,检查血压偏高,服降压药无效,随后又出现呕吐。作头部CT扫描,结果发现右侧颅内硬膜下血肿,经手术清除积血80毫升,恢复正常。

    颅腔是一个封闭的骨腔,里面装着脑子。硬脑膜紧贴在颅骨内层,其上有丰富的血管,硬膜下腔是一个不规则的空腔。硬膜下血肿多数是因颅脑外伤引起的,但也有些老年人无外伤史可追寻。老年人硬脑膜血管变厚、变硬,弹性变差,加之凝血功能减退,轻微的损伤就可能引起出血。血肿的形成是渐进的,伴有融解和吸收。由于老年人的大脑有不同程度的萎缩,颅内腔隙增大,为血肿的发展留下了“空间”,因而最初不出现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当血肿达到相当大小,颅腔代偿空间耗尽时,才使颅内压明显增高,症状迅速加重。如果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血管或血液疾病,即使无明显的损伤,也可能发生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型。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者为慢性型,此型多发生于老年人。周、王二老虽有头部碰撞史,但因未造成头皮裂伤,只产生了一时看不见、摸不着的“内伤”,加之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才出现症状,虽然病魔早已缠身,自己却不知道。

    归纳起来,硬膜下血肿的症状有以下几类:(1)一侧肢体无力,走路不稳,动作不协调,手足抽搐,面部痉挛,失语或言语不流利等;(2)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不清;(3)以精神症状为主,如智力和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反应迟钝、痴呆、精神失常、昏迷不醒等。

    老年朋友在生活中必须当心头部受撞。万一受到碰撞时,即使当时无明显症状,也不可大意。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更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时排除险情,以免留下隐患。, http://www.100md.com(李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