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养脾胃以养生
传统养生有很多学说,如肾气学说、脾胃学说、情志学说、阴阳平衡学说等。其中脾胃学说认为,养生首先要保养脾胃之气,特别是先天不足者。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凡先天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意思是说,长寿要有先天因素,但先天不足者也不要气馁,只要能收到后天培养之功,就可以弥补一多半的先天因素。后天培养即指通过饮食来调养“脾胃”功能。
饮食“薄”“美”益脾胃
一是饮食有节:即节制饮食。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饥不饱,不暴饮暴食。《内经》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而能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二是“薄滋味”:此处 “薄”非少之意,而作“广博”之解。即不要偏食,食物五味要合理搭配,不可偏嗜,保证机体对各种元素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就强调饮食的重要性,提出了“其为食也,是以增气、充虚、强体、知腹而已矣”的饮食之道。《素问·生气通天论》也指出:“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广泛吸纳各种食物的好处。从现代医学来看,偏食有诸多害处:嗜好甜食者,可引起高胆固醇血症,诱发糖尿病;嗜好肉食者,可导致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嗜好精细食物者,缺乏纤维素则容易引起便秘、肥胖、胆石症;等。
“薄滋味”还反对大吃大喝、多补大补和乱补,这样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很多价格昂贵的补益食品,并非其营养丰富,仅是“物以稀为贵”而已,与普通食物的营养价值没有什么区别。有些补品对不同体质的人不一定都有好处,如有的人乱补人参、鹿茸,不但达不到补养目的,还会导致鼻孔流血,补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疾病。
三是“美饮食”:即讲究食物的合理搭配和烹调技巧。合理的烹饪和饮食能促进人的食欲,有利人体对营养的吸收,达到保养脾胃的目的;脾胃之气旺盛,就能不断吸收营养。所以古代养生家奉脾胃为“后天之本”,告诫人们“毋伐胃气”。药膳食疗就是一个“美饮食,养胃气”的最好例证,让人们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达到治病的目的,这是烹饪技巧与治疗疾病的有机结合。
顺应天时好养生
在饮食养生上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讨的内容,比如根据人们体质的不同(阴虚型者、阳虚型者、阴阳两虚型者),胖瘦不同,民族区别,气候、地理环境的不同,饮食不可一概而论。其中顺应天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古代养生家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养生总的原则是顺应天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随时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夏天毛孔开张,出汗多;冬天毛孔收敛,小便多。人的生理随着自然变化而变化,人体阴阳消长也受自然界的影响。故要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就要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也要随着季节变化,选取有利养生的食物。夏季要多补充水分,多吃清凉之品,如百合绿豆汤、银耳羹、酸梅汤、西瓜、冬瓜,少吃油腻;秋天干燥,要多吃甘凉清润的莲藕、梨子、麦冬、参须等;冬天寒冷,万物封藏,为了抵御严寒,增强人体阳气,要多食龟肉、羊肉、狗肉、桂圆红枣汤等;春天阳气生发,万物生长,要多吃增强脾胃功能和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如莲子羹、茯苓粥等。但春天也是发病最多的季节,此时高血压病人食物宜清淡,过多食用辛热动火的食物会促使血压上升。
讲究饮食的基础上,适当的运动,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加速人体养料的运送,真正起到养生的作用。 (周祖贻)
饮食“薄”“美”益脾胃
一是饮食有节:即节制饮食。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饥不饱,不暴饮暴食。《内经》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而能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二是“薄滋味”:此处 “薄”非少之意,而作“广博”之解。即不要偏食,食物五味要合理搭配,不可偏嗜,保证机体对各种元素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就强调饮食的重要性,提出了“其为食也,是以增气、充虚、强体、知腹而已矣”的饮食之道。《素问·生气通天论》也指出:“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广泛吸纳各种食物的好处。从现代医学来看,偏食有诸多害处:嗜好甜食者,可引起高胆固醇血症,诱发糖尿病;嗜好肉食者,可导致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嗜好精细食物者,缺乏纤维素则容易引起便秘、肥胖、胆石症;等。
“薄滋味”还反对大吃大喝、多补大补和乱补,这样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很多价格昂贵的补益食品,并非其营养丰富,仅是“物以稀为贵”而已,与普通食物的营养价值没有什么区别。有些补品对不同体质的人不一定都有好处,如有的人乱补人参、鹿茸,不但达不到补养目的,还会导致鼻孔流血,补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疾病。
三是“美饮食”:即讲究食物的合理搭配和烹调技巧。合理的烹饪和饮食能促进人的食欲,有利人体对营养的吸收,达到保养脾胃的目的;脾胃之气旺盛,就能不断吸收营养。所以古代养生家奉脾胃为“后天之本”,告诫人们“毋伐胃气”。药膳食疗就是一个“美饮食,养胃气”的最好例证,让人们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达到治病的目的,这是烹饪技巧与治疗疾病的有机结合。
顺应天时好养生
在饮食养生上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讨的内容,比如根据人们体质的不同(阴虚型者、阳虚型者、阴阳两虚型者),胖瘦不同,民族区别,气候、地理环境的不同,饮食不可一概而论。其中顺应天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古代养生家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养生总的原则是顺应天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随时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夏天毛孔开张,出汗多;冬天毛孔收敛,小便多。人的生理随着自然变化而变化,人体阴阳消长也受自然界的影响。故要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就要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也要随着季节变化,选取有利养生的食物。夏季要多补充水分,多吃清凉之品,如百合绿豆汤、银耳羹、酸梅汤、西瓜、冬瓜,少吃油腻;秋天干燥,要多吃甘凉清润的莲藕、梨子、麦冬、参须等;冬天寒冷,万物封藏,为了抵御严寒,增强人体阳气,要多食龟肉、羊肉、狗肉、桂圆红枣汤等;春天阳气生发,万物生长,要多吃增强脾胃功能和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如莲子羹、茯苓粥等。但春天也是发病最多的季节,此时高血压病人食物宜清淡,过多食用辛热动火的食物会促使血压上升。
讲究饮食的基础上,适当的运动,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加速人体养料的运送,真正起到养生的作用。 (周祖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