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学·下半月》 > 2010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93716
信息速递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家庭医学》2010年第4期
     世界首个基因工程化学新药完成Ⅲ期临床试验

    我国一类化学新药候选物、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必特霉素最近完成了Ⅲ期临床试验,并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据该研究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王以光教授介绍,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成功的杂合抗生素类化学新药候选物。对照疗效公认的同类抗生素阿奇霉素进行的双盲试验表明,必特霉素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感染药物,约半数是以微生物产物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存在化学合成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有些药物结构改造难以通过常规化学合成完成等问题。上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借助基因操作技术改造微生物染色体,直接产生疗效更好、毒性更低的“非天然”天然化学药物成为可能。必特霉素临床试验的成功,表明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套用组合生物合成基因工程菌产生杂合抗生素类化学药物的实用化技术,使我国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创制有实用价值的抗生素类化学新药方面走在了世界前沿,同时为今后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发新型抗生素类化学药物奠定了基础。

    经鼻入路巧切肿瘤

    43岁的王女士近半年来逐渐发现双眼视力下降,视野缩小。近期病情发展加快,左眼失明。经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为鞍结节脑膜瘤。肿瘤生长在颅底视神经前方,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患者将出现头痛、内分泌紊乱,最终致命。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小组经认真研究,采用目前国际上最新的内镜结合导航技术,利用自然的鼻孔进路,顺利将肿瘤全部切除,病人术后视力改善并很快康复出院。

    以前临床上处理这类肿瘤,都是使用开颅手术切除的方法,在前额部或眉弓切开皮肤,然后打开颅骨,抬起大脑,暴露并切除肿瘤。但手术可能会损伤脑组织,而且会残留肿瘤根部的脑膜和受侵犯的颅骨,导致术后肿瘤容易复发。此外,术后会在额部留下疤痕,患者会出现额部感觉麻痹和面容受损等。利用自然的鼻孔进路切除肿瘤的手术方式,不仅具有不开颅微创、保持面容完美、肿瘤切除彻底的优势,而且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的优点。该项技术填补了上海市神经内镜颅底外科的空白,也是国内首次将神经导航应用于此类手术。

    术中放疗治疗胰腺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在国内率先设立单独的放射手术间,引进胰腺癌术中放疗系统,自2008年至今,已完成胰腺癌术中放疗50余例。随访显示,术中放疗明显缓解了患者疼痛,改善了生存情况。

    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上海、天津等地20年里增加了4倍。目前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缺乏早期特异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主要症状中的黄疸和消化道梗阻可以通过手术和介入方法解决,疼痛只能靠止痛药物适当控制。

    放射治疗对胰腺癌的局部控制和止痛有一定疗效。但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周围有脊髓、肾脏、肝脏等重要器官,为保护这些器官,常规外照射的剂量无法达到最佳治疗剂量。术中放疗可在手术中同步对肿瘤病灶进行大剂量照射,耗时短,疗效显著,是近年新兴的治疗手段。国内已有数家医院开展。但患者通常是先在常规手术间接受治疗,然后被推入放疗室进行放疗,操作过程繁琐、复杂,无法保证患者移动过程中的无菌条件。独立的放射手术间成功解决了这项难题。

    国际首例劈裂式“两人异位”肝移植术成功实施

    新年伊始,两名贫困且不幸患上肝病,只有肝移植才能挽救生命的24岁小伙子,陕西岐山的张力(化名,患有先天性肝豆状核变性,现已出现肝硬化、脾大、脾功能亢进、胃底食道静脉重度曲张等症状)和甘肃徽县的刘亮(化名,出生时就感染了乙肝病毒,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失代偿、脾大、脾功能亢进、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同时成功接受了国际首例劈裂式“两人异位”肝移植手术。

    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张力和刘亮先后来到西京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就诊。该院在积极联系、寻找合适肝源的同时,全力进行精细的支持治疗,科学制订手术预案,做好手术准备。1月27日12时,二人同时被推进手术室,由肝胆胰脾外科窦科峰等教授主刀,先将肝源小心翼翼地分割为带有血管、胆道走向的两块,分别占肝源的30%和70%。一组专家在保留张力原肝脏的前提下,切除其肿大的脾脏,将已分割的30%肝脏植入脾窝,使张力体内两个肝脏同时发挥功能;另一组专家将刘亮病变的肝脏完整切除,把剩余的70%肝脏移植其体内。经过13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手术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