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房》 > 2010年第18期
编号:187150
骨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成效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22日 中国药房 2010年第18期
1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2调查方法,3统计学方法,2干预与管理措施,1修订标准,2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与措施,3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培训,4监督落实,3结果,4讨论,1平均住院时间及各项费用,2预防用药的时机和
     肖 萍,梁陈方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 545005)

    感染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对于普遍需要进行内固定或假体植入的骨科手术而言,感染往往变为灾难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和康复[1]。因此,抗菌药物在骨科围术期的合理使用对手术的成功及降低切口感染率、减少耐药菌的产生、降低医药费用等密切相关。为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关于预防用药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加强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我院制定了骨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实施细则,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2009年1月我院骨科3个病区全部出院病历中选取符合要求的围术期病历239份,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开展此项工作前2007年1月我院骨科符合要求的围术期病历258份,作为对照组。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照设定好的表格记录患者各项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历号、出入院时间、诊断、抗菌药物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应用情况,应用抗菌药物名称(含剂型、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日、联合用药、手术切口及愈合等级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干预与管理措施

    2.1 修订标准

    骨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判定标准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应用抗菌药物防止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3]及我院制定的《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规范》制定。

    2.1.1 骨科手术切口分类及基本原则。Ⅰ类(清洁手术):常见有闭合性骨折、脱位的切开复位内固定,骨关节手术,先天或后天畸形的矫正术,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的椎板减压术,髓膝骨关节炎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等。此类手术通常不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有预防用药指征,推荐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颈椎、腰椎手术等;③骨科手术有异物植入者,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等;④高龄(年龄>60岁),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Ⅱ类(清洁-污染手术):常见于无明显污染的开放性骨折、合并有盆腔脏器损伤的骨盆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5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