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抗生素资源,遏制细菌耐药性蔓延
1合理用药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抗生素的独特性,1抗生素资源的有限性,2抗生素应用的医学和社会意义,3我国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1我国每年人均抗生素用量大,2医疗机构滥用抗生素现象严重,3药店自由买卖抗生素,人群
马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北京市100050)新“医改”将以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非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政府投入为主导,针对绝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所需药品和基本的诊疗技术服务手段,从而全面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在青霉素问世后的20年(1935-1955年)间,抗生素的应用及水源卫生的改善,使得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8年[1]。但到现在,尽管抗生素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由于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蔓延,已大大降低了其抗菌活性。合理应用抗生素,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保护抗生素这一保障人类健康的公共资源,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2~4]。
1 合理用药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WHO)及美国卫生管理科学中心将合理用药的社会意义概括为:(1)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是为了追求社会公平、公正及有利于民众身心健康的社会发展目标;(2)推进合理用药是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科学与医学的共同任务;(3)只有合理用药才能保证有限的卫生资源能够较好地满足民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保障社会稳定;(4)药品不仅是科研成果、上市商品,也是达到政府使社会稳步发展的政治愿望的工具;(5)获得医疗和基本药物是基本的人权。为了确保国民的身心健康、社会稳定,我国政府以国家药物政策的形式,对医药卫生界提出目标和行动准则、工作策略与方法指导,反映了“为政之道在乎安民,安民之道在乎察其疾苦”的治国良方。
2 抗生素的独特性
2.1 抗生素资源的有限性
只要应用抗生素,细菌出现耐药性就不可避免。细菌对某种抗生素的固有耐药,是细菌抵御抗生素的天然特性,而耐药性变异则是在抗生素选择性压力下,细菌适应环境进化的结果[1]。
在过去的70多年里,科学家研发了200多种抗生素[2],几乎已将所有可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真菌挖掘殆尽。这些抗生物质是真菌或其他生物为抵御细菌经过千万年进化而产生的,现在这种丰富的“矿脉”已所剩无几。虽然人类依然在不遗余力地研发新的抗生素,但无论是天然抗生素还是合成抗生素,其研发无不日益费时、耗力。据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资料[5]显示,美国FDA每5年批准上市的新抗生素数量在逐期减少,1983-1987年为16种,1988-1992年为14种,1993-1997年为10种,1998-2002年为6种。一种新抗生素从研发到上市至少需要10年,投资10余亿美元。与之相比,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则要快很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2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