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对莪术功效发挥的影响
丸剂,煎剂,散剂,1资料与方法,1方剂来源,2选方标准,3资料处理,4资料分析,2结果,1含莪术方剂在各历史时期的分布情况,2丸剂的剂量对莪术功效发挥的影响,3散剂的剂量对莪术功效发挥的影响,4煎剂的剂量对莪术功效发挥的影响,5三
任常谕,童荣生,李晋奇(1.西南交通大学,成都610031;.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61007)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苦,归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常用于癥瘕痞块、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等症的治疗[1]。本研究收集从东汉至近现代历代医家运用莪术的274首内服方剂进行整理归纳,以及历代本草方书、医著对莪术的认识和论述,发现莪术在历代医家运用中具“破血(祛瘀)、行气、消积、止痛”四个主要功效,同时对这些方剂中运用莪术的不同剂量的处方进行归类,总结出了不同剂量对莪术四个功效发挥的影响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方剂来源
以彭怀仁教授等主编的《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下册)[2]为方剂来源,所收集方剂的范围从东汉至21世纪初,覆盖了绝大多数重要的古典文献和一部分近现代文献,是现代公认的方剂学权威工具书。
1.2 选方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方剂组成中含有莪术,且方名、方源、组成剂量、用法记载完备,功效及主治明确(由于丸剂是莪术最常用的剂型,且丸剂方大多组成药味较多,故所收资料不设药味数量限制)。
1.2.2 排除标准 (1)只含有莪术1味药的单方;(2)莪术用药剂量不明确者;(3)功效、主治不明确或上述其他资料缺失者。
1.3 资料处理
1.3.1 资料的预处理 选取方中含有莪术的方剂后,按要求输入Excel数据表。
1.3.2 资料的规范化处理 (1)方剂中药物名称及分类,参考高学敏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2版)[3]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撰的《中华本草》[4]进行规范。莪术的用名及与莪术有关的内容均照原书录入,不作更改。(2)药物用量以《中医方剂大辞典》[5]“古今度量衡对照”为主要参考标准,并参照邓中甲教授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6]“古今药量考证”折算为国际单位“g”,汉代一两以14 g折算,汉代以后一两按30 g折算。(3)对于功效的描述参照高学敏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2版)[3]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撰的《中华本草》[4]进行规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6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