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房》 > 2017年第35期
编号:188078
临床药师参与1例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白血病患儿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实践Δ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26日 中国药房 2017年第35期
头孢哌酮,1病例介绍,2治疗过程,3分析与讨论,1抗感染治疗的启动时机,2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的选择,3患儿出血原因分析,4抗感染治疗方案的调整,5患者转归,4结语
     邓冬梅,杨雪,杨程,吴畏,陈剑鸿(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重庆400042)

    临床药师参与1例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白血病患儿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实践Δ

    邓冬梅*,杨雪,杨程,吴畏,陈剑鸿#(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重庆40004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以下简称“粒缺伴发热”)白血病患儿的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粒缺伴发热白血病患儿的药物治疗过程,考虑到患儿血小板持续减少并伴有鼻衄,结合其年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相关指南,临床药师分析可能与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以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的药源性出血有关,故建议立即停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改用注射用美罗培南1.0 g,ivgtt,q8 h抗感染,加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15 000 U,sc,qd升血小板;治疗过程中,考虑到患儿中性粒细胞(0.17×109L-1)、血小板水平(11×109L-1)仍偏低,建议继续行抗感染、升血小板治疗,并继续使用脾多肽注射液辅助增强造血功能;待患儿病情稳定,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后,先后建议停止升血小板、抗感染治疗;同时行体温监测、血常规等相关指标检查与不良反应监测等药学监护。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儿体温下降,血象逐渐恢复,未发生感染,顺利进入下一轮化疗。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粒缺伴发热白血病患儿的药物治疗过程,应重视药源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并利用其自身专业优势,以药物可能对血液系统所造成的影响以及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特点为切入点,结合患儿年龄、病情等具体情况作出综合分析,协助医师制订和优化药物治疗方案,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有效。

    临床药师;药学监护;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白血病;儿童

    化疗是儿童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而骨髓抑制(Bone marrow,BM)是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且以中性粒细胞缺乏较为常见[1]。大多数感染发生于骨髓抑制期,并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密切相关,即骨髓抑制越明显,中性粒细胞越少,感染的发生率则越高[2]。急性白血病化疗时并发的感染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3]。中性粒细胞缺乏的白血病患儿易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其感染发生率为56%~90%[4]。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患儿体征及感染症状通常不明显,病原菌及感染灶也不明确,发热可能是潜在感染的唯一征象。而感染病死率高,以感染作为直接死因者的比例可高达42.0%~56.8%[1]。因此,正确处理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的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0.50×109L-1)伴发热(以下简称“粒缺伴发热”)是进行有效化疗的必备条件[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88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