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氟吡汀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观察(3)
3 讨论3.1 丘脑痛的发病机制
丘脑是感知各种感觉,尤其是痛觉的重要部位。丘脑痛通常继发于丘脑纹状体动脉或丘脑膝状动脉的梗死或出血,发生率在8%~16%[8],是最典型的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9],其发病率占后者的12%~33%[9]。丘脑痛具体的发病机制至今还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认为,丘脑痛可能是中枢致敏及兴奋现象。发生脑卒中后,一方面,丘脑神经元功能会发生可塑性改变,导致神经元兴奋阈值降低或自发放电增多[10];另一方面,丘脑受损后,内源性反馈抑制的调制及抑制系统被阻断,呈现对伤害性刺激防御行为程度的增强,导致中枢性闸门功能的抑制解除,痛觉调节功能发生改变[11]。
3.2 马来酸氟吡汀治疗丘脑痛的作用机制
目前针对丘脑痛尚无一种明确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上利用丘脑痛患者多有癫痫样脑电波形和痉挛性抽搐痛的症状而使用抗癫痫药卡马西平治疗,但其治疗窗狭窄(治疗有效量为4~12 mg/L),容易产生各种毒副作用,例如过敏反应、肝损伤、骨髓抑制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