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炒党参的历史沿革及其现代炮制工艺、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1)
中图分类号 R283;R28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0)14-1788-0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0.14.22
摘 要 目的:为促进米炒党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查阅历代古籍、《中国药典》及各省市炮制规范的基础上,以“米炒党参”“炮制”“历史沿革”“固体辅料”“化学成分”“药理作用”“Rice fried Codonopsis Radix”“Processing”“History evolution”“Solid accessories”“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ons”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10年1月-2019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米炒党参的历史沿革、现代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30篇,其中有效文献60篇。米炒党参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清代,是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党参炮制品种,纵观其历史沿革及各省市炮制规范,米炒党参所用炮制辅料“米”包括大米(或粳米)和小米,也有部分规范未对其予以明确。有关其炮制工艺的研究以炒制温度、时间以及米种类、用量为主,但所得工艺各不相同。米炒党参的化学成分主要有5-羟甲基糠醛、党参炔苷、党参多糖等;与党参相比,经米炒制后其5-羟甲基糠醛、锌、铁含量均有所升高,党参多糖和挥发性成分含量则有所降低,党参炔苷含量的变化尚无统一结论。米炒党参的药理作用有调节免疫、保护胃肠功能、抗疲劳、抗氧化等。目前关于炒制党参用米种类的选择、用米种类对米炒党参药理活性的影响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米炒党参;历史沿革;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C. pilosula Nannf.var. modesta (Nannf.) L. T. Shen]和川党参(C.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1],是常用补益类中药,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之功[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具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护胃肠道黏膜、促进造血机能、调节血糖、抗疲劳等作用,活性成分有多糖类、聚炔类、生物碱类及萜类等[3-4]。
关于党参的炮制历史大约可追溯到清朝,最早的炮制品种是蜜炙党参[5]。目前,党参的主要炮制品种有米炒党参[1]、蜜炙党参[6]、麸炒党参[7]、土炒党参[8]等。清代《时病论》中曰:“米炒,治脾土虚寒泻泄”[6],即米炒后党参气变清香,补气健脾止泻作用增强;清代《得配本草》记载“补肺拌蜜蒸熟”[9],即党参经蜜制后可增强其补中益气、润燥养阴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党参经麸炒后,其健脾和胃作用增强[7];《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记载,党参土炒后,其补脾作用有所增强[8]。可见,党参经不同辅料炮制后,其功效各有侧重。
上述诸多炮制品种中,仅米炒党参纳入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1],本课题组前期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及各地炮制规范中对米炒党参的相关记载,发现最早炒制党参使用的“米”是小米[10],而目前米炒党参则多以大米为炮制辅料[11]。小米和大米在性味上并不相同,小米性涼,味甘、咸[12],而大米性平,味甘[11],因此本课题组推测党参经过小米炒制与经过大米炒制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可能不尽相同。为深入了解米炒党参的历史沿革、现代炮制工艺、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笔者在查阅历代古籍、《中国药典》及各省市炮制规范的基础上,以“米炒党参”“炮制”“历史沿革”“固体辅料”“化学成分”“药理作用”“Rice fried Codonopsis Radix”“Proces- sing”“History evolution”“Solid accessories”“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ons”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10年1月-2019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30篇,其中有效文献60篇。现对米炒党参的历史沿革、现代炮制工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米炒党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米炒党参的历史沿革
中药炮制中以“米”作为固体炮制辅料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13],此时所用的“米”为粟米,即小米,是我国特产粮食,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山西是主要产区[14]。小米性凉,味甘、咸,有补脾气、调节胃肠道等功效[12,15]。《本草纲目》记载,粟米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虚热消渴泄痢,皆肾病也,渗利小便,所以泄肾邪也,降冒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16];《名医别录》也写道:“粟米,味咸,微寒,无毒。主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17]。由此可见,小米自古就有药用的先例。随着粳米种植技术的成熟以及人们饮食习惯逐渐转向以粳米作为主食,炮制所用的粟米也逐渐被粳米替代。粳米是大米的一种,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苏南等地,其性平、味甘,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等[11],可用于呕吐、泻痢或温热病所致的脾胃阴伤、胃气不足,口干渴等症[18]。
党参炮制历史较短,对米炒党参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清代的《时病论》,但该书并未明确所用的炮制辅料“米”的种类。现代研究中,张引等[19]曾用小米作为辅料炒制党参,具体炮制工艺为:取小米用急火炒至微黄色,将党参片倒入,改用文火炒至党参片呈黄色,出锅,筛去米。每100 kg党参片用小米20 kg。但目前有关米炒党参的文献研究及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或临床使用时所用的炮制辅料均为大米,炮制工艺多为:取大米置于热的炒药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米冒烟,投入党参片拌炒至党参片表面呈深黄色时,取出,筛米,放凉[20-22]。, http://www.100md.com(王梅 荆然 王越欣 冯敏 张文智 郝旭亮 倪艳)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0.14.22
摘 要 目的:为促进米炒党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查阅历代古籍、《中国药典》及各省市炮制规范的基础上,以“米炒党参”“炮制”“历史沿革”“固体辅料”“化学成分”“药理作用”“Rice fried Codonopsis Radix”“Processing”“History evolution”“Solid accessories”“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ons”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10年1月-2019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米炒党参的历史沿革、现代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30篇,其中有效文献60篇。米炒党参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清代,是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党参炮制品种,纵观其历史沿革及各省市炮制规范,米炒党参所用炮制辅料“米”包括大米(或粳米)和小米,也有部分规范未对其予以明确。有关其炮制工艺的研究以炒制温度、时间以及米种类、用量为主,但所得工艺各不相同。米炒党参的化学成分主要有5-羟甲基糠醛、党参炔苷、党参多糖等;与党参相比,经米炒制后其5-羟甲基糠醛、锌、铁含量均有所升高,党参多糖和挥发性成分含量则有所降低,党参炔苷含量的变化尚无统一结论。米炒党参的药理作用有调节免疫、保护胃肠功能、抗疲劳、抗氧化等。目前关于炒制党参用米种类的选择、用米种类对米炒党参药理活性的影响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米炒党参;历史沿革;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C. pilosula Nannf.var. modesta (Nannf.) L. T. Shen]和川党参(C.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1],是常用补益类中药,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之功[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具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护胃肠道黏膜、促进造血机能、调节血糖、抗疲劳等作用,活性成分有多糖类、聚炔类、生物碱类及萜类等[3-4]。
关于党参的炮制历史大约可追溯到清朝,最早的炮制品种是蜜炙党参[5]。目前,党参的主要炮制品种有米炒党参[1]、蜜炙党参[6]、麸炒党参[7]、土炒党参[8]等。清代《时病论》中曰:“米炒,治脾土虚寒泻泄”[6],即米炒后党参气变清香,补气健脾止泻作用增强;清代《得配本草》记载“补肺拌蜜蒸熟”[9],即党参经蜜制后可增强其补中益气、润燥养阴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党参经麸炒后,其健脾和胃作用增强[7];《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记载,党参土炒后,其补脾作用有所增强[8]。可见,党参经不同辅料炮制后,其功效各有侧重。
上述诸多炮制品种中,仅米炒党参纳入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1],本课题组前期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及各地炮制规范中对米炒党参的相关记载,发现最早炒制党参使用的“米”是小米[10],而目前米炒党参则多以大米为炮制辅料[11]。小米和大米在性味上并不相同,小米性涼,味甘、咸[12],而大米性平,味甘[11],因此本课题组推测党参经过小米炒制与经过大米炒制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可能不尽相同。为深入了解米炒党参的历史沿革、现代炮制工艺、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笔者在查阅历代古籍、《中国药典》及各省市炮制规范的基础上,以“米炒党参”“炮制”“历史沿革”“固体辅料”“化学成分”“药理作用”“Rice fried Codonopsis Radix”“Proces- sing”“History evolution”“Solid accessories”“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ons”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10年1月-2019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30篇,其中有效文献60篇。现对米炒党参的历史沿革、现代炮制工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米炒党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米炒党参的历史沿革
中药炮制中以“米”作为固体炮制辅料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13],此时所用的“米”为粟米,即小米,是我国特产粮食,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山西是主要产区[14]。小米性凉,味甘、咸,有补脾气、调节胃肠道等功效[12,15]。《本草纲目》记载,粟米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虚热消渴泄痢,皆肾病也,渗利小便,所以泄肾邪也,降冒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16];《名医别录》也写道:“粟米,味咸,微寒,无毒。主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17]。由此可见,小米自古就有药用的先例。随着粳米种植技术的成熟以及人们饮食习惯逐渐转向以粳米作为主食,炮制所用的粟米也逐渐被粳米替代。粳米是大米的一种,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苏南等地,其性平、味甘,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等[11],可用于呕吐、泻痢或温热病所致的脾胃阴伤、胃气不足,口干渴等症[18]。
党参炮制历史较短,对米炒党参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清代的《时病论》,但该书并未明确所用的炮制辅料“米”的种类。现代研究中,张引等[19]曾用小米作为辅料炒制党参,具体炮制工艺为:取小米用急火炒至微黄色,将党参片倒入,改用文火炒至党参片呈黄色,出锅,筛去米。每100 kg党参片用小米20 kg。但目前有关米炒党参的文献研究及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或临床使用时所用的炮制辅料均为大米,炮制工艺多为:取大米置于热的炒药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米冒烟,投入党参片拌炒至党参片表面呈深黄色时,取出,筛米,放凉[20-22]。, http://www.100md.com(王梅 荆然 王越欣 冯敏 张文智 郝旭亮 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