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氧血症不同给氧方法疗效的比较与护理探讨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给氧方法的疗效,纠正老年低氧血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4种不同的给氧方法,对40例老年低氧血症患者进行随机4组观察,通过经皮无创性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比较其疗效。结果:给氧10min后单侧鼻导管法,双侧鼻导管法和鼻塞法30例病人中26例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面罩法全部低于90%,给氧30min后,面罩法仅2例血氧饱和度达91%-94%,而其它3组30例患者中28例血氧饱和度>90%,差异非常显著。结论:通过对4种给氧方法的观察比较,单侧鼻导管和鼻塞法氧疗效果好,面罩法效果差,22例鼻导管居中。单侧鼻导管法插入较深,不易滑出,极适合神志不清病人,清醒患者因导管刺激鼻腔,最好用其它方法:如鼻塞法或双侧鼻导管法,而面罩法更适合于过度通气而引起低氧血症的患者的氧疗。同时给护士护理提供了合理的给氧方法,提高了患者的氧疗效果。
【关键词】给氧方法;老年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疗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
氧气疗法是通过吸入高于空气中的不同浓度的氧气,使肺泡氧分压升高,进而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最终达到纠正缺氧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吸氧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种,如鼻塞法、单侧鼻导管法、面罩法以及双侧鼻导管法等,上述每种方法均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对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对40例低氧血症患者进行了4种吸氧方法的治疗,并通过测定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判定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自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共接受40例老年低血氧症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范围在62岁至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6.7±3.8岁。患者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种:4例肺癌,19例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8例心功能衰竭,6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肺心病。所有患者在进行吸氧前,其血氧饱和度只有80%至85%,患者均处于疾病恢复期,且无任何并发症,将以上患者随机分4组进行观察和比较,每组均为10例。
1.2.1 给氧方法:单侧鼻导管法:将细导管插入患者一侧鼻孔,其深度至鼻咽部,相当于耳垂与鼻翼之距[1]。双侧鼻导管法:将π形吸囊的2个分插孔分别插入患者左右鼻孔,深度为1厘米,鼻导管直径0.5厘米,再将导管沿耳轮环绕至下颌部,将活扣移动以选取最佳位置。鼻塞法:将鼻塞置入患者任意一侧鼻孔内,鼻塞大小要与患者鼻孔大小一致,以提高舒适度。面罩法:对患者的口鼻部罩住,同时将面罩妥善固定 [2]。
1.2.2 给氧速度:为患者给氧的速度控制在每分钟2L左右。
1.2.3 测定血氧饱和度的方法:在患者吸氧前以及吸氧后的第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和40分钟通过无创性脉搏来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这种测量方法简单有效,与动脉血氧饱和度仅有2%左右的误差。
2 结果
通过测量发现,四种方法的效果从好至差,依次为鼻塞法、单侧鼻导管法、双侧鼻导管法以及面罩法,具体见表1和表2。
给氧10min后,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的例数分别为:单侧9例,双侧7例,鼻塞10例,而面罩法无任何1例,差异比较明显,在给氧30min后,面罩法患者血氧饱和度高于90%的仅有2例,其余方法均在8例以上,差异比较明显。
3 对不同氧疗法的护理及患者的主观反应
3.1 不同氧疗法的护理
3.1.1 在患者进行氧疗时,应为患者准确地计算氧浓度、给氧时间和氧流量,并认真观察患者吸氧后的反应,防止患者发生氧中毒现象。通常情况下,患者紫绀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呼吸频率会变慢,胸闷症状得到缓解,呼吸比较平稳。但患者所吸氧的浓度高于50%,吸氧时间较长,如超过24h,就有可能会发生氧中毒现象。一般情况下,患者吸氧时间最好不要6小时,氧浓度控制在40%以内,最好是在24~28%。
3.1.2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在吸氧时,护理人员要仔细检查患者的呼吸道、鼻导管以及鼻塞是否发生阻塞现象,一旦患者呼吸道内有分泌物或因鼻息肉和鼻炎等原因使患者呼吸不畅时,应注意为患者进行祛痰,加强呼吸道的湿化,调节患者体位,使患者的呼吸保持畅通,提高氧疗效果。
3.1.3 氧气的加温、湿化:对患者所吸氧气进行湿化时,其湿化液的温度应控制在32至37℃之间,此种温度下氧气的利用率最高,且效果最好,并可有效地降低并发症。以往我们都是在氧气湿化瓶中注入蒸馏水,然后每日为患者更换一次的方法进行湿化,而据专家研究发现,使用复方硼砂溶液的湿化效果更好,不仅可以较长时间地使用,而且可以降低湿化液的带菌量,从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减少患者治疗费用。
3.1.4患者所用湿化瓶和吸氧管要每天进行消毒和更换,患者所用鼻导管,若条件许可,最好使用一次性的导管,以免发生感染。
3.2 患者的主客观反映
3.2.1 患者耐受情况:通过对患者的咨询和调查,发现患者比较愿意接受双侧鼻导管法和鼻塞法进行氧疗,因为这两种方法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无明显不适感,且不影响说话和进食,而单侧给氧则由于插入过深,患者会有明显的不适感,面罩法则影响患者的说话和进食,且效果较差,患者容易产生胸闷现象,因此,这两种方法患者均不太接受。
3.2.2 在给患者给氧治疗40分钟后,通过单侧鼻导管和鼻塞法进行氧疗的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而双侧给氧患者,在10例中,仅有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其余4例均表现不够明显,而面罩法虽然不会患者鼻腔造成明显刺激,然而患者的疗效却较差,因此,不宜使用。
4 讨论
老年人患有心肺方面的疾病时,其容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就是低血氧症,患者除了需要积极接受治疗,以使心肺功能得到改善外,对患者进行氧疗也能为患者纠正缺氧,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肺和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本文通过对比试验发现:为患者进行单侧鼻导管、鼻塞法和鼻塞法进行治疗时,效果很好,而面罩法疗效十分不明显,甚至无效。给患者使用单侧鼻导管法进行治疗时,需要将导管深入插入,以免滑出,此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昏迷和神志不清患者,其缺点是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鼻导管的畅通情况,当患者呼吸道内有分泌物而影响到吸氧效果时,要立即为患者更换导管。若患者神志比较清醒,使用单侧鼻导管法由于插入过深,患者不宜接受。通过面罩法为患者给氧时,由于患者呼出的绝大多数CO2会通过从面罩两侧小气孔排出,但是仍有部分CO2残留在面罩内而被患者再次吸入,若患者的给氧量较低,会降低患者所吸氧的浓度,若给氧量较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会有所回升,但也会阻碍患者的进食和说话,因此,一般不宜使用。对于神志不清、容易产生躁动或习惯于用口进行呼吸的患者来说,使用双侧鼻导管法进行氧疗的效果较差,若患者不具有以上不良习惯和症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