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的中医治疗体会
摘要:运用中医辨证理论将腮腺炎(痄腮)分为5型:温毒在表型;胆热范胃,气血壅滞型;余毒未清,腮肿尚存型;气血亏损,痰淤阻留型;邪退正虚,气阴两虚型。从症状、治则、方药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结合针灸治疗,促进了疾病的痊愈。并指出注意患者的饮食宜忌,可缩短疾病的病程。关键词:腮腺炎;免疫力;治疗;临床疗效
在生活中流行性腮腺炎常被称作“痄腮”“猪头肥”,儿童常发病,但有时成年人也可以发生。近几年由于腮腺炎疫苗预防接种的应用,使其发病率较前明显下降,但每年仍有散在发生。曾经患过此种病的人群,因其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免疫力,很少会再次感染发病,但还是存在少部分人对此病易感。患者发病的临床特点主要是腮部疼痛并出现红肿,在其咀嚼食物时,疼痛会随之加重。本病好发于春冬季节,经治疗后恢复比较快,若没有接受及时的诊治,可能会伴发其它并发症,如脑膜炎,发生在青少年身上还可引起睾丸炎。笔者运用中医疗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1 温毒在表型
临床特点:体温升高、畏寒,伴有头痛症状,腮腺肿胀。舌颜色加深,舌苔发黄,脉搏细速、变弱。
治则:清热降温,消除肿胀。
方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处方:连翘9g、桔梗9g、蒲公英15 g、金银花15g、牛蒡子9g、薄荷6g、鱼腥草20g、板蓝根15g、夏枯草9g、丹参15g、黄连6 g、黄岑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分服。
1.1 胆热犯胃,气血壅滞型
临床特点:气躁易渴、腮红肿痛、食欲下降、大便干燥、尿液色深、舌苔发黄、舌颜色加深、脉率不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