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氏酵母菌和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分析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诊断为新生儿黄疸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6例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及治疗组46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和茵栀黄口服。结果:两组患儿胆红素下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和茵栀黄口服用于辅助干预新生儿黄疸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布拉氏酵母菌; 茵栀黄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2-0006-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发生机制涉及胆红素形成过程、肝脏对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障碍和肝内外胆道闭锁。若不及时治疗,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发生,这是目前新生儿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和茵栀黄冲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收到良好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92例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儿来自本院新生儿科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的住院病例,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1]。所选病例均为间接胆红素血症,且未换血治疗。除外新生儿败血症、甲状腺机能减退、胆道畸形以及遗传代谢病所致的黄疸。干预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推荐方案[2]。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中,男26例,女20例,日龄15小时-27天(平均6天),出生体重(2900±270)克,胎龄(38.1±3)周,人院血清总胆红素271.20±60.25μmol/L;主要病因:感染因素13例,围产因素12例,母乳性黄疸10例,头颅血肿3例,新生儿溶血病5例,其他原因3例。治疗组46例中,男25例,女21例,日龄16小时-26天(平均5.8天),出生体重(2910±265)克,胎龄38.3±3.3周,入院血清总胆红素265.11±62.12μmol/L;主要病因:感染因素12例,围产因素11例,母乳性黄疸9例,头颅血肿4例,新生儿溶血病6例,其他原因4例。两组病例日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病因、入院血清总胆红素。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将9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1)用同一型号的蓝光箱进行蓝光照射,根据黄疸程度一般开始连续照射24小时,然后改为间歇每天照射8-12小时。(2)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每天5mg/kg,加用尼可刹米每天100mg/kg,每天分2次口服,连用3天。(3)溶血者予免疫球蛋白每天lg/kg,每天1次,连用3天。(4)胆红索水平高、上升快或明显低蛋白血症者予白蛋白每天lg/kg,每天1次,连用3天,及纠正酸中毒。(5)有感染囚索者予抗感染治疗。(6)存在代谢紊乱者,如低血塘者予补充葡萄糖,如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者予纠正。(7)诊断母乳性黄疸者停喂母乳。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125mg/次,每天2次,口服)联合茵栀黄冲剂(1/3包/次,每天3次,口服)。两组治疗期间均补充核黄素。两组均以肉眼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85μmol/L为治疗停止标准,观察24小时黄疸无反跳为治愈。
1.3 疗效观察:疗效观察:两组分别于人院当天、治疗后3天和肉眼黄疸消退时采静脉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3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