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例上颌窦癌的影像征象分析
【摘要】目的:根据上颌窦病变的局部征象及向周围扩展破坏的特点,提高对上颌窦癌的认识。方法 普放X光片、CT平扫及增强扫描、冠状位、矢状位重建、软组织窗、骨窗分别观察窦腔内外软组织块影及窦壁骨结构征象,术后病理资料证实。结果 结论 分析上颌窦癌局部特征及相邻组织受侵的征象,提高对上颌窦癌的认识并为临床根治方法的选择提供影像学资料。
【关键词】上颌窦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X光片;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病理资料
【中图分类号】R739.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79-01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0年至2010年间经X平片、CT平扫加增强扫描诊断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有完整病例的6例上颌窦癌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上颌窦癌的认识。病例数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32~63岁,平均47.5岁。右侧上颌窦癌4例,左侧上颌窦癌2例,病理鳞状细胞癌5例,腺癌1例。6例均先X线摄片后CT扫描检查。4例临床有鼻塞流涕间有鼻出血现象,2例显示右面部局限性隆起及有鼻出血现象,4例摄X片后五官科以鼻窦炎治疗2月左右效果不佳后行CT扫描检查,2例因面部局限性隆起直接CT扫描检查。
1.2 检查方法 我院所用双排GE HiSpeed Dual螺旋CT机,扫描条件管电压120kV、管电流40mA,层厚5mm、间隔5mm,4例常规轴位扫描患者仰卧,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下颌稍内收使听眶线与台面垂直,基线平行于听眶线扫描范围由硬腭至眶部连续扫描。均先行平扫后经肘静脉穿刺以每秒3mL速度经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阳性造影剂碘海醇100mL增强扫描。冠状位、矢状位重建软组织窗、骨窗分析观察。2例先行常规轴位平扫后经肘静脉穿刺以每秒3mL速度经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阳性造影剂碘海醇100mL增强扫描加患者俯卧冠状位扫描直接观察上颌窦前后壁骨结构征象。
2 结果
征象显示:X平片4例副鼻窦(Waters氏位)显示右上颌窦腔内透光度减低,骨壁结构显示欠佳。2例副鼻窦(Waters氏位)显示左上颌窦腔内透光度减低。2例副鼻窦侧位平片可见面部骨结构隆起。CT平扫4例显示上颌窦腔内软组织样块影,2例可见上颌窦区软组织块影,窦壁骨结构连续性异常。增强扫描块影均见明显强化。冠、矢状位重建观察,冠状位可见向顶壁、内侧壁侵犯者3例;其中1例向顶壁侵犯眼眶,1例向内侧壁侵犯局部鼻腔,1例向内上方发展可见相邻筛窦骨结构破坏吸收。向前壁扩展者2例均显示侵犯面部可见面部软组织块影隆起。1例向下方扩展可见相邻齿槽破坏,牙齿缺失及口腔内软组织样隆起。
3 讨论
上颌窦是五官科常见病变的部位之一,临床以炎性病变居多,占位病变以假性占位多见(例如慢性上颌窦黏膜囊肿);及其他良性占位病变(息肉);良性占位均无明显骨结构改变,与上颌窦癌容易鉴别。但恶性病变尚可见上颌窦肉瘤、上颌窦淋巴瘤。非占位性病变霉菌性上颌窦炎、上颌窦黏液囊肿,需和上颌窦癌进行鉴别。
3.1 上颌窦肉瘤 多发生于青中年,肿瘤生长较快,临床可见颊面部肿胀隆起。X平片显示患侧腔内透光度减低,窦腔扩大、窦壁骨质破坏[1]。CT扫描平扫显示:患侧窦腔扩大,腔内密度增高,颊面部可见软组织肿块,骨壁外侧壁及下壁结构连续性异常。增强扫描可见软组织肿块明显强化[2]。
3.2 上颌窦恶性淋巴瘤 临床有鼻塞、鼻分泌物增多、鼻出血、颌面部肿痛。X平片显示患侧腔内透光度减低,早期骨质破坏不明显,以后可出现侵蚀性骨质破坏[1]。CT平扫显示以上颌窦区软组织肿块为中心向周围组织侵蚀,病灶密度不均匀,边缘不光滑,上颌窦壁骨结构破坏。增强扫描软组织可以明显强化[2]。
3.3 上颌窦黏液囊肿 临床有慢性副鼻窦病变史,面颊部可见隆起。X平片病变侧上颌窦腔内透光度减低,窦腔膨胀性扩大、变形,窦壁吸收或破坏[1]。CT平扫可见窦腔膨胀性扩大,窦壁骨质向外膨出可致骨壁变薄或吸收破坏[2],腔内黏液囊肿常合并感染形成脓肿增强扫描显示明显。
3.4 霉菌性上颌窦炎 临床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不良者,可有腐臭味脓血性鼻涕,X光平片病侧上颌窦腔内软组织样密度增高影,窦壁骨质破坏[1]。CT扫描显示窦腔内软组织影明显强化,窦壁骨结构侵蚀性破坏[3],但窦腔周围间隙清晰。检验科检查查到霉菌可以确诊。
X线和CT检查方法的比较:普通X光用37度华氏位(Waters氏位),对肿瘤的初步筛查有一定的帮助。普放X光检查对颅面骨显示不够细致,对软组织显示分辨率欠清晰。对鼻和鼻窦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多较粗浅易致误诊。CT:可直接显示上颌窦骨壁和窦腔内外的异常软组织影,其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均远胜于传统X线检查。即使现在用CR、DR成像的X光片因组织结构重叠对病变及病灶周围受侵征象也不如CT图像显示清楚。CT平扫可区分囊肿与实质性肿块的密度差别,发现病变内细小的钙化。通过增强扫描前后软组织密度变化可以估计病变血供丰富程度。根据病变增强程度可较好区分肿瘤与炎症的侵犯范围。CT图像直观清晰,可较早发现肿瘤,显示窦腔内外病变侵犯范围较为全面,特别是对眼眶、颅内和颌面深部结构侵犯的了解,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CT检查全面深入,精确可靠,可较准确定位、定性,为广泛应用的主要检查方法。
综上所述,上颌窦的恶性病变以上颌窦癌较其他恶性病变相对多见,但由于其位置深在,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多数患者因肿瘤向周围侵犯破坏出现明显症状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故对于有鼻塞、流涕,特别是流血涕的患者及早直接进行CT扫描检查,及早定位、定性后给予相应的治疗。总之,CT扫描能较准确诊断上颌窦癌,且可以显示肿瘤向周围侵犯的征象,对肿瘤的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 编写组. X线诊断学. 第二册.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865 -866,874-875
[2] 卢光明,陈君坤. 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71-173
[3] 周康荣. 胸部颈面部CT.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333-336, 百拇医药(肖庆华 肖东媛 张祖平)
【关键词】上颌窦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X光片;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病理资料
【中图分类号】R739.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79-01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0年至2010年间经X平片、CT平扫加增强扫描诊断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有完整病例的6例上颌窦癌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上颌窦癌的认识。病例数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32~63岁,平均47.5岁。右侧上颌窦癌4例,左侧上颌窦癌2例,病理鳞状细胞癌5例,腺癌1例。6例均先X线摄片后CT扫描检查。4例临床有鼻塞流涕间有鼻出血现象,2例显示右面部局限性隆起及有鼻出血现象,4例摄X片后五官科以鼻窦炎治疗2月左右效果不佳后行CT扫描检查,2例因面部局限性隆起直接CT扫描检查。
1.2 检查方法 我院所用双排GE HiSpeed Dual螺旋CT机,扫描条件管电压120kV、管电流40mA,层厚5mm、间隔5mm,4例常规轴位扫描患者仰卧,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下颌稍内收使听眶线与台面垂直,基线平行于听眶线扫描范围由硬腭至眶部连续扫描。均先行平扫后经肘静脉穿刺以每秒3mL速度经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阳性造影剂碘海醇100mL增强扫描。冠状位、矢状位重建软组织窗、骨窗分析观察。2例先行常规轴位平扫后经肘静脉穿刺以每秒3mL速度经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阳性造影剂碘海醇100mL增强扫描加患者俯卧冠状位扫描直接观察上颌窦前后壁骨结构征象。
2 结果
征象显示:X平片4例副鼻窦(Waters氏位)显示右上颌窦腔内透光度减低,骨壁结构显示欠佳。2例副鼻窦(Waters氏位)显示左上颌窦腔内透光度减低。2例副鼻窦侧位平片可见面部骨结构隆起。CT平扫4例显示上颌窦腔内软组织样块影,2例可见上颌窦区软组织块影,窦壁骨结构连续性异常。增强扫描块影均见明显强化。冠、矢状位重建观察,冠状位可见向顶壁、内侧壁侵犯者3例;其中1例向顶壁侵犯眼眶,1例向内侧壁侵犯局部鼻腔,1例向内上方发展可见相邻筛窦骨结构破坏吸收。向前壁扩展者2例均显示侵犯面部可见面部软组织块影隆起。1例向下方扩展可见相邻齿槽破坏,牙齿缺失及口腔内软组织样隆起。
3 讨论
上颌窦是五官科常见病变的部位之一,临床以炎性病变居多,占位病变以假性占位多见(例如慢性上颌窦黏膜囊肿);及其他良性占位病变(息肉);良性占位均无明显骨结构改变,与上颌窦癌容易鉴别。但恶性病变尚可见上颌窦肉瘤、上颌窦淋巴瘤。非占位性病变霉菌性上颌窦炎、上颌窦黏液囊肿,需和上颌窦癌进行鉴别。
3.1 上颌窦肉瘤 多发生于青中年,肿瘤生长较快,临床可见颊面部肿胀隆起。X平片显示患侧腔内透光度减低,窦腔扩大、窦壁骨质破坏[1]。CT扫描平扫显示:患侧窦腔扩大,腔内密度增高,颊面部可见软组织肿块,骨壁外侧壁及下壁结构连续性异常。增强扫描可见软组织肿块明显强化[2]。
3.2 上颌窦恶性淋巴瘤 临床有鼻塞、鼻分泌物增多、鼻出血、颌面部肿痛。X平片显示患侧腔内透光度减低,早期骨质破坏不明显,以后可出现侵蚀性骨质破坏[1]。CT平扫显示以上颌窦区软组织肿块为中心向周围组织侵蚀,病灶密度不均匀,边缘不光滑,上颌窦壁骨结构破坏。增强扫描软组织可以明显强化[2]。
3.3 上颌窦黏液囊肿 临床有慢性副鼻窦病变史,面颊部可见隆起。X平片病变侧上颌窦腔内透光度减低,窦腔膨胀性扩大、变形,窦壁吸收或破坏[1]。CT平扫可见窦腔膨胀性扩大,窦壁骨质向外膨出可致骨壁变薄或吸收破坏[2],腔内黏液囊肿常合并感染形成脓肿增强扫描显示明显。
3.4 霉菌性上颌窦炎 临床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不良者,可有腐臭味脓血性鼻涕,X光平片病侧上颌窦腔内软组织样密度增高影,窦壁骨质破坏[1]。CT扫描显示窦腔内软组织影明显强化,窦壁骨结构侵蚀性破坏[3],但窦腔周围间隙清晰。检验科检查查到霉菌可以确诊。
X线和CT检查方法的比较:普通X光用37度华氏位(Waters氏位),对肿瘤的初步筛查有一定的帮助。普放X光检查对颅面骨显示不够细致,对软组织显示分辨率欠清晰。对鼻和鼻窦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多较粗浅易致误诊。CT:可直接显示上颌窦骨壁和窦腔内外的异常软组织影,其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均远胜于传统X线检查。即使现在用CR、DR成像的X光片因组织结构重叠对病变及病灶周围受侵征象也不如CT图像显示清楚。CT平扫可区分囊肿与实质性肿块的密度差别,发现病变内细小的钙化。通过增强扫描前后软组织密度变化可以估计病变血供丰富程度。根据病变增强程度可较好区分肿瘤与炎症的侵犯范围。CT图像直观清晰,可较早发现肿瘤,显示窦腔内外病变侵犯范围较为全面,特别是对眼眶、颅内和颌面深部结构侵犯的了解,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CT检查全面深入,精确可靠,可较准确定位、定性,为广泛应用的主要检查方法。
综上所述,上颌窦的恶性病变以上颌窦癌较其他恶性病变相对多见,但由于其位置深在,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多数患者因肿瘤向周围侵犯破坏出现明显症状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故对于有鼻塞、流涕,特别是流血涕的患者及早直接进行CT扫描检查,及早定位、定性后给予相应的治疗。总之,CT扫描能较准确诊断上颌窦癌,且可以显示肿瘤向周围侵犯的征象,对肿瘤的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 编写组. X线诊断学. 第二册.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865 -866,874-875
[2] 卢光明,陈君坤. 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71-173
[3] 周康荣. 胸部颈面部CT.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333-336, 百拇医药(肖庆华 肖东媛 张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