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 2014年第5期
编号:12741780
注射微整形技术在颌面部软组织缺陷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日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第5期
     【摘要】局部注射属于微创整形之一,因其微创整形具备创伤小、恢复快的应用特点,在美容外科中逐步拓宽了应用空间。本文介绍近年来局部注射治疗所常用的药物、材料,逐一分析药物及材料的特性,阐述了局部注射技术在颌面部软组织缺陷修复中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注射微整形;颌面部软组织缺陷;修复

    【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077-01

    1前言

    注射微整形以注射方式将材料或可促进软组织发生形变的药物注入与之相适应的部位,改善颌面部软组织缺陷,使局部变化为患者所需要的形状,达到修复目的。如今常用的注射微整形技术主要有透明质酸、胶原蛋白、肉毒毒素、自体脂肪细胞注射及羟基磷灰石钙等,临床医师视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宜的材料进行局部注射可获取良好的效果。

    2常用的注射微整形技术

    2.1肉毒毒素

    肉毒毒素源自肉毒杆菌分泌的神经毒素,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鱼尾纹与抬头纹等皱纹,效果确切,患者满意度高。被视为瘦脸方法,医师将肉毒毒素应用于面部肌肉肥大,改善患者脸型,达到鹅蛋脸的治疗目的,解决了传统手术中即使风险大也难以克服的问题[1]。露龈笑的治疗属于典型例,医师于患者双侧上唇、降鼻中隔肌及颧小肌等局部注射肉毒毒素,持续10-14天。见效快,患者的露龈量于2周后降为最低值,往后虽有所缓慢回升,但随访直至24周时露龈量始终小于基线值,可见疗效稳固。再如:口角歪斜通过手术难以获取满意治疗结果,将适量剂量的肉毒毒素注射入力量相对较大的局部肌肉用于改善口角歪斜,但美中不足之处便是肉毒毒素的功效通常仅能维持4-6个月,被视为手术辅助性治疗,也可于非手术下每6个月注射一次,维持疗果。

    2.2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属于直链高分子多糖,据计算,1g透明质酸可吸收500ml水,惊人的吸水能力证实其具备保湿功能,被视为最优保湿产品。透明胶酸源自人体真皮组织,25岁后,透明胶酸便开始流失,30岁时已流失将近35%,60岁的老年人仅剩25%左右,随透明胶酸流失越多,肌肤老化加深,皱纹越多。临床上将透明胶酸注入皮下,通过与皮肤内的透明胶酸融合后经膨胀达到除皱目的,无异物反应。透明胶酸抗皱是公认的,如:改善法令纹及凹陷性瘢痕等。随年纪上涨,皮下组织发生改变,脸颊、颞部、眼眶及口唇等周围不可避免会出现凹陷,将透明胶酸填充于凹陷处既可塑型,也可保湿。目前,透明胶酸的作用时间最长也难以超过1年,即使是大分子透明胶酸。

    2.3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决定了皮肤的弹性及质地,维持了皮肤的基本结构。据研究,25岁后人体胶原蛋白便开始流失,肌肤逐步衰老,唯有不断补充胶原蛋白得以维持肌肤处于年轻状态。目前,因尚无证据证实通过口服胶原蛋白可产生作用,唯有将其注入皮下增加皮层组织的容量达到抗皱、填充凹陷、改善缺陷的目的,尤其是针对皮肤自身就存在缺陷的患者,功效良好[2]。回顾性分析,胶原蛋白自1981年上市至今于临床应用已长达30余年,无严重副反应案例出现,证实胶原蛋白的适用性及安全性较高,普遍适用于皮肤衰老及不同凹陷程度的面部缺陷问题,但美中不足之处在于有效期难以长久,通常在4-7个月。

    2.4自体脂肪细胞

    自体脂肪细胞源自人体自身,从局部吸取多余的皮下脂肪细胞经处理后获取复合脂肪颗粒,用于治疗颌面部软组织或体表缺陷、畸形[3][4]。目前,多采用“少量多次”或超量移植,患者经2-4次治疗均能获取满意效果,因所移植的自体脂肪细胞来源于患者自身,生物学特性优于其他材料,所以对患者自身而言无任何毒副作用,且无免疫排异。自体脂肪移植具备适用性,多用于单侧或双侧颜面凹陷、萎缩、发育不良,触摸并观察自体脂肪移植后的部位,质地柔软,形态真实,患者满意度高。针对局部脂肪堆积较多的人,自体脂肪移植可塑型,达到减肥瘦身目的。

    3.结语

    颌面部出现的形态缺陷与畸形包含了颌骨与牙齿等组织的各类外伤、异常等,且多表现为肌肉、皮肤、脂肪等瑕疵,影响面部美观。目前,完善面部美观的除了正畸与正颌等结构处理手段外,颌面软组织缺损部位的修复也极其重要。临床治疗中,针对缺损程度程度较高者,多采用真皮瓣、肌皮瓣与皮瓣将其予以修复,而轻度缺损因考虑到将可能对供区造成伤害而被认为修复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被忽视了[5]。随医学技术的进步,针对轻度缺损问题,已被解决了,例如注射微整形技术的应用。

    注射微整形是将填充物或药物通过注射形式对颌面缺陷或畸形部位进行修复,使缺陷部位的形态发生一定变化,尽可能的达到所需状态,使患者面部更为符合美学标准,达到治疗目的。注射微整形具有创伤小与恢复快等应用特点,常见技术有肉毒毒素、透明质酸、自体脂肪细胞注射与胶原蛋白等,医师根据患者颌面缺陷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上材料或药物为其进行修复,均可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6]。

    以上论述,在微创外科中,注射微整形技术被视为颌面部缺陷、畸形患者的福音,随微创外科技术的更新及材料科学的创新,注射微整形技术势必继续拓宽其应用空间,为患者及求美者带来效益。

    参考文献

    [1]侯典举.微创整形美容外科系列讲座(九)——微创注射美容术[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8):1383-1387.

    [2]柯林楠,王晨,冯晓明.注射型胶原蛋白填充剂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2012,18(2):18-20.

    [3]徐刚.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修复面部凹陷畸形[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9,15(4):278-279.

    [4]赵建辉,易成刚,郭树忠,等.脂肪来源干细胞在自体脂肪移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2013,19(3):238-240.

    [5]李东,赵润磊,安阳.整形与美容外科的微创概念和诊疗范畴研究[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3,19(3):234-237.

    [6]李洁,李建宁.微创整形美容术现状[J].中国美容学杂志,2010,19(2):271-272., 百拇医药(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