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巯咪唑致严重粒细胞缺乏临床分析(2)
甲巯咪唑所致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通常在甲巯咪唑治疗1~4个月出现,有时甚至延长至1年后出现[3],且呈剂量依赖性[4]。在粒细胞缺乏症发生前的首发症状中,发热和咽痛几乎见于每个病例,且多在前3个月内出现。本例患者起病急、病程短,在应用ATD(MMI)20余天后即出现白细胞急剧减少,严重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数为0)和重度感染。病程中咽喉部急性水肿,随时有窒息危险,经及时救治后恢复。予以广谱抗生素足量应用后感染暂时控制,吉赛欣治疗后粒细胞逐渐恢复,后期再次出现发热,疑有深部霉菌感染,经有效的抗霉菌药物,如氟康唑、卡铂芬净钠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ATD诱导粒细胞减少的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由于一些自身抗体的产生,目前认为主要是一种免疫反应,但和药物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和对骨髓的抑制也有关系[5]。MMI为咪唑类ATD药物,吸收后可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主要在肝内代谢,约60%药物在体内被破坏,其余多以结合型于24h内随尿排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7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