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 2014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719978
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SPARC含量及其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宋寅伟 陈冬 玲张虹
第1页

    参见附件。

     作者简介:宋寅伟,男,医学博士,主要从事眼科学研究;陈冬玲,女,医学博士,主要从事麻醉与循环研究;通讯作者:张虹,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眼科学研究【摘要】 目的 研究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SPARC蛋白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5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标本及5例对照组结膜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胬肉及正常结膜组织内SPARC蛋白的表达及空间分布,并探讨SPARC蛋白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SPARC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66.67%,平均计分为2.47±1.30,与结膜组织无显著性差异(U=25.00,P=0.261)。SPARC分布于结膜组织上皮基底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少量内皮细胞也存在染色。SPARC与微血管密度存在负相关性(rSPARC=-0.551,P=0.0333)。结论 SPARC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原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血管生成。

    【关键词】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SPARC含量;意义

    【中图分类号】R77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6-0049-01

    原发性翼状胬肉是位于眼表的纤维血管增生性疾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紫外线照射有密切关系。目前研究发现翼状胬肉患者角膜中央上皮细胞减少而杯状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增多,其与翼状胬肉的临床分级密切相关,而这一过程受到免疫机制及脉管系统的参与和调控[1]。SPARC(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即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也称骨连接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小分子细胞基质-细胞酸性糖蛋白,它通过影响细胞黏附、细胞骨架的形成以及与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发挥多种生物活性作用。在一些组织修复的过程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