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方式研究
X线,CT,核磁共振
【摘要】目的:探究脊椎血管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探究针对该病的介入治疗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脊椎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X线、CT和核磁共振表现,分别探究出了各种方法下的成像特点。该31例患者全部采用经皮椎体成形的介入治疗方式,分析治疗效果。结果:X线表现为栅栏状改变或蜂窝状改变;CT成像表现为网眼状改变并混有低密度脂肪变;核磁T1WI表现为混合高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所有经介入治疗的患者疼痛感均在当天消失。结论:脊椎血管瘤的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高度的准确性,采用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椎体血管瘤的治疗在临床中得到满意的效果,值得普及推广。【关键词】脊椎血管瘤;X线;CT;核磁共振;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246-01
脊椎血管瘤是临床中的一种脊柱病变,该病的发病率较低,多见于胸椎椎体[1],临床中主要依靠影像学进行诊断。医学影像学开始于19世纪末期伦琴发现X线[2],此后的一百多年影像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现在临床中的影像学检查一般为X线、CT、核磁共振、超声以及放射性核素检查等。一般情况下脊椎血管瘤无需治疗[3],如果疾病进展则需要进行相应治疗,而影像学中的介入治疗就是一种重要方法。为探究脊椎血管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探究针对该病的介入治疗方式,笔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收治的31例脊椎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特征及针对该病的介入治疗方法研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