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 2015年第3期
编号:12741316
穴位疗法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的应用与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日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第3期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髌下脂肪垫的损伤机制,研究观察穴位疗法治疗该病在临床中的效果与应用,为进一步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提供参考依据。资料来源与引用:引用发表在国内该领域相关研究论文、病例报告。结论:采用穴位疗法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医学领域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故而在临床医学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髌下脂肪垫损伤 ;穴位疗法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16-02

    1.概述

    髌下脂肪垫损伤,即中医所称的“脂肪垫伤筋”,是由脂肪垫损伤后的充血肥厚或慢性劳损型无菌性炎症所致,是膝关节功能受限以及引起膝前痛的常见病之一。本病起病缓慢,起初为膝部不适、酸痛、隐痛、膝部冷感、乏力、关节不稳,症状间歇发作,最后变为持续性膝前痛,疼痛局限于髌尖部或膝盖周围,半蹲和下蹲时明显。髌下脂肪垫试验阳性。多发于中老年人,男女无明显差别。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2.病因

    急性损伤:脂肪垫被推移,关节囊内有积血、积液的渗出。慢性损伤:慢性迁延性,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继而导致脂肪垫肥厚变性等炎症反应。关节炎症:膝部经常受寒受凉,可引起脂肪垫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

    3.临床表现

    膝关节疼痛、肿胀、畏寒、无力等表现。疼痛以膝关节内外膝眼、髌韧带后方明显。症状常累及相邻的滑膜和髌腱,疼痛有时可放射到腘窝、小腿及踝部。本病多在劳累后加重,屈膝加重,休息后又会减轻。

    4.诊断

    检查:(1)伸膝挤压试验:双手按压髌腱两侧膝眼处,用力将膝关节屈曲、再伸直,膝前部疼痛为阳性。(2)膝过伸试验:膝关节伸直放松,一手托握足跟向上扳,另手按压膝部,髌腱两侧疼痛为阳性。(3)髌腱松弛压痛试验:收缩肌四头肌,拇指在髌腱处用力按压,出现疼痛者为阳性。

    5.穴位治疗

    目前,髌下脂肪垫损伤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以采用。根据目前现代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现将较为完善的穴位治疗方法归类如下:

    5.1推拿穴位治疗

    采用滚法、按揉、弹拔、拿法、擦法、摇法等手法,治疗方法有下列几种: ①采用按揉,提拿手法放松小腿肌肉及股四头肌,然后点压足三里、梁丘、阳陵泉、血海等穴,达到疏经通络,舒筋止痛之功效。②用单拇指、双拇指或掌跟按揉脂肪垫,铲刮髌尖处髌韧带附着点两侧疼痛敏感区。③先点按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血海、梁丘等穴,然后用一指掸推法或揉法于患处约5~10分钟,以舒筋活血。继以用掌根部对髌韧带处,作轻度揉、压、捻、推手法,起到松解粘连,活血通络的作用。用力从轻到重,使局部有闷、胀、热感为度。⑤推拿穴位:按揉委中穴有活血消肿、通络止痛之功效。拳捶髌骨四周,有激发经气、通络镇痛之功效。直接于痛处施以指揉法10分钟左右,有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之功效。

    5.2犊鼻穴治疗

    犊鼻穴属足阳明胃经穴位,内、外膝眼穴。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该穴具有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止痛的作用,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的作用。此穴位可以患者独自进行,做法:取坐位,让大腿和小腿保持90度,用手患者圆钝头东西来代替按揉,力度要大些,3~5分钟为宜。

    5.3针灸取穴治疗

    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膝眼、膝阳关、风市等,每次选用4~5个穴位,根据患者症状,采用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及循经取穴。针法:毫针直刺,早期用泻法;中期用平补平泻;晚期用补法。体位:仰卧位,患膝自然伸直放松。时间:留针20min,其间行针2次。

    5.4针灸推拿联合治疗

    经过综合分析后,对该病症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得到了满意的疗效。点按内外膝眼及伏兔、梁丘、血海、阿是等穴,起到温经通络、滑利关节、柔筋解痉、调和气血之功效。由于病变的脂肪垫血运较差,再对其施以针灸强刺激治疗,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促进炎症的消散,有利于粘连的减轻,则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

    6.优越性

    穴位疗法相比其它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有着显著性的优越性,省时、便捷、经济、有效,有很大的差异体现在不必绝对卧床,不用大开销的采用物理疗法例如微波、超短波、音频、TDP照射、激光照射甚至痛苦的封闭或小针刀手术疗法髌下阻滞,更避免了口服用药用时长,疗效不理想,时效短,对身体伤害大,尤其是对肝、肾的代谢产生不良影响,时间久会对身体上的细胞都有损伤的弊端。在目前穴位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它更快捷的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得到了很好的治愈。 针对本病,在传统与现代高科技疗法的比较之中,穴位疗法是寻找出的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方法。

    7.结论

    综上所述,髌下脂肪垫损伤多由慢性劳损所致,病变早期髌下脂肪垫附着处仅有炎症反应与炎性粘连,病变加重时会产生脂肪垫挛缩变化。所以本病要尽早治疗,病程短者效好。穴位疗法在髌下脂肪垫损伤的临床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独特的理论、独特的治疗魅力,极大丰富了此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其简便、疗效显著、经济独特的优势显而易见,故而将其用在日常生活中保健、训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因此,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穴位疗法在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中的研究、预防和治疗的空间会更大,渗入的会更宽更广,发挥更大的优势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尤少裕. 手法加中药熏洗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78例[J].山东医药,2010,46(32)..

    [2]钟书涛.手法按摩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J].中医正骨,2010,18(4).

    [3]朱虹.粗针向刺治疗髌下脂肪垫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杂志,2010,19(28).

    [4]孟庆刚,杨军,周肆华.推拿加中药热敷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55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5)., 百拇医药(王铭楠 刘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