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2年第18期
编号:13176965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2年第18期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主要可分为A型和B型不良反应。A型是由药品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特点是可以预测,常与剂量有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通常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等。B型是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一般很难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包括特异质反应、药物过敏反应等[16]。过敏反应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型,如果在普通剂量下发生、发生率又很低等特点来分析,推断其发生机制涉及B型不良反应,可能与该中药注射剂的免疫药理特性有关。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当致敏因素作用于具有过敏体质的个体,就有可能诱导机体产生过敏反应,即不同系统的多种类型的变态反应,如文献报道鱼腥草注射液易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葛根素注射液易引起细胞毒型过敏反应。

    邓筱华[17]分析了A型和B型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前者包括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因素(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出)、影响体内的离子平衡、靶器官的敏感性增强,后者主要是由于药物因素和机体因素,药物因素包括有效成分的分解产物、添加剂、增溶剂、着色剂、赋形剂等,机体因素主要与患者的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刘婷等[18]通过实验发现犬静脉注射0.5%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和含0.5%吐温80鱼腥草注射液后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