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吸收—代谢模型的金铃子散复方配伍研究(3)
3.4金铃子散、金铃子散吸收组分、吸收-代谢组分的HPLC-UV指纹图谱结果以图4中tR 32.7 min的峰为参照峰,剔除微量组分峰,计算相应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在上述条件下:金铃子散至少能检测到15个组分,这些组分中能吸收的只有10个,经过代谢之后出现一个吸收组分色谱图中没有的组分(RT 1.457),见图4,表2。
3.5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主要组分吸收比(Ar)、吸收-代谢比(Mr)比较结果
主要组分吸收比,随着配伍变化而不同,见表3~5。极差分析结果显示:川楝子是影响Ar结果的主要因素,延胡索次之。随着川楝子的水平的增加吸收显著增加,延胡索则有降低的趋势。吸收比递减顺序:方1(方6)>方9 >方8(方4)>方5 >方7 >方2 >方3 。对于吸收-代谢比Mr而言,川楝子是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延胡索次之。川楝子的随着水平的增加吸收-代谢组分增加,延胡索的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的。对于Mr1和Mr2的趋势一致。上述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结果也同时阐述了方中二者的地位和关系:川楝子是方中影响吸收和代谢的主要因素,延胡索次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