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年第16期
编号:13154296
土茯苓、菝葜及萆薢的本草考证及其鉴别(4)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第16期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11]曰:“按近道所产,呼为冷饭团,即萆薢也。俗之淫夫淫妇,多病杨梅疮。剂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挛为痈漏。”根据所述药材功效及俗名,可以看出他将萆薢误作了土茯苓使用。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5]曰:“近时弘治、正德年间,因杨梅疮盛行,率用轻粉取效,毒留筋骨溃烂全身。至人用此,遂为要药。诸医无从考证,往往指为萆薢及菝葜,然其根苗迥然不同,宜参考之,但其功用亦颇相近,盖亦萆薢、菝葜之类也。”即从功能主治方面论证了土茯苓的药材基原与今相同,也说明了当时存在着土茯苓与萆薢及菝葜之间相混使用的现象。从而可以看出土茯苓因所治疗疾病而使用量增大,古代本草对其形态性味论述得比较简单,时人难以从文字上领会,使用药之人以致误解,是引起使用混乱的一个原因。并附图[5],曰:“萆薢、菝葜、土茯苓,三物形虽不同,而主治之功不相远,岂亦一类数种乎?”说明魏晋时期也有土茯苓混充萆薢,而狗脊也混作萆薢用,并沿用至当时。

    明·杨宗魁《本草真诠》[21]萆薢项下:“又与菝葜相类,但菝葜根作块,赤黄;萆薢根细长,浅白。按近道所产,呼为冷饭团,即萆薢也 ......
上一页1 2 3 4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