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4年第7期
编号:13133734
古今附子加工方法的沿革与变迁(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第7期
     1.5.5“浸”+“煨” 《普济方》(15世纪初):“煨,盐水浸”[4]。明代延续宋代加入童便方法,且用面或者湿纸包裹放入火中煨。如《证治准绳》(1602年)载:“童子小便中浸透,湿纸包裹灰火内煨熟如芋香为度,去皮脐切片子用”[4]。《寿世保元》(1615年)载:“童便浸三日,面裹煨,去皮脐切四片,童便浸煮干”[4]

    1.5.6“浸”+“炮”+“炒” 《本草纲目》(1590年):“熟用者,以水浸过,炮令发坼,去皮脐,乘热切片再炒,令内外俱黄,去火毒入药”[23]

    明代对附子的加工多数以2种方法复合。所用辅料中,自唐代开始使用的蜜不复使用,除了延续宋代主要辅料之外,明代新增了地黄、防风、甘草等其他中药作为辅料。明代依然强调附子去皮、去皮脐,如《本草纲目》(1590年):“生用者,须如阴制之法,去皮脐入药” [23]。

    1.6清代附子加工方法

    清代对附子的加工方法较宋、明时期种类明显减小,但加工程序较复杂,多以不同加工方法结合的方式。

    1.6.1浸 清代对附子的浸制时所加入的辅料以甘草为主。《医家四要》(1884年):“剥去皮脐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