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4年第11期
编号:13126916
乌头类中药毒代动力学及代谢组学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第11期
     Lan Tang等[14]通过比较单次与多次给予大鼠附子提取物,发现乌头碱的生物利用度很低,单次与多次给药后乌头碱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没有显著性差异。除此之外,与单次给药相比,多次给药可以提高乌头碱的生物利用度而引起中毒,并且乌头碱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23.9%~31.9%),使其很快从血浆中消除。其次,乌头类有毒中药生物碱30 min内的药-时曲线,可见乌头类有毒中药生物碱总量在20 min内快速上升,然后快速下降,特别是乌头碱和次乌头碱表现更为明显。提示动物在30 min内出现的中毒反应与乌头类有毒中药生物碱总量的血药浓度快速上升有关,而30 min后逐渐缓解与其血药浓度快速下降有关。其后乌头类有毒中药生物碱总量的血药浓度出现多峰现象,并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平稳,使动物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轻度中毒的状态,证实乌头类有毒中药生物碱的血药浓度与中毒反应的产生具有直接相关[15]。此外,有人利用LC/Q-TOF-MS分析灵敏度高、物质鉴定准确性强的特点,结合血药浓度法测定附子单煎液和附子甘草(干姜)合煎液中药效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含量,对比研究附子配伍甘草(干姜)前后毒性成分乌头类生物碱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行为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