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与标准研究(1)
中药材品种繁多,习用品、代用品以及多基原、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混乱问题一直是影响中药安全有效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鉴定复杂的中药材是相关企业及监管部门关注的难题。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传统鉴定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且此类人才已远远满足不了中药现代化的市场需求。因鉴定方法缺失导致多起安全性事件,给中药临床应用带来极大挑战,如:2000年的马兜铃酸肾病事件,主要由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和广防己误当不含马兜铃酸的木通和粉防己使用造成;有毒土三七误当三七使用引起肝损害;亚香棒虫草混入冬虫夏草会引起头晕、呕吐、心悸等;有剧毒的东莨菪根混入苍术中制造了“苍术造假”事件;含土大黄苷的土大黄误当大黄使用造成制售假药;山银花冒充金银花、西洋参中混入人参、桃仁中掺上苦杏仁,鸡冠花籽代替青葙子等混伪品问题时有发生。目前,中药安全性已引起全民关注,成为中药产业化和国际化的主要挑战之一。为解决中药行业重大科技问题,保证中药临床应用安全、准确、有效,作为“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4个中心节点(加拿大、美国、欧盟和中国)之一的中国学者研究团队,经过不懈的科学探索已取得可喜的成绩。通过创新驱动研究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