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5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2732127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概况及其理论和方法拓展(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第17期
     中药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巨系统[2],传统的药效追踪分离及活性成分筛选的天然药物化学方法繁琐费时,虽然从中药中成功发现了一批确有疗效的活性成分,诸如抗疟新药青蒿素[3]、治疗老年痴呆病的石杉碱甲[4]、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川芎嗪[5]等,但此方法是一条以发现新化合物和活性成分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模式,而不能体现中药多成分协同作用发挥整体生物效应的特点,所获得的“活性成分”对于诠释中药的作用模式及特点仍十分有限。

    根据现代药物学理论,中药发挥功效的前提应该是其活性成分能够被吸收进入血液(个别直接作用肠道的药物除外),进而被输送到作用靶点,然而这个过程涉及肠道菌群代谢、肝药酶代谢、跨膜转运吸收等生物过程,而且期间存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中药真正发挥功效的活性成分与其所含的固有成分往往不同,只有从血中发现直接作用的活性物质及追朔前体化合物才能真正阐明表达中药临床疗效的药效物质基础。基于此,20世纪90年代初,王喜军教授经过大量实践,率先提出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理论及研究内容,并将其内涵定义为:以经典的药物化学研究手段和方法为基础,运用现代分离技术及多维联用技术,分析鉴定或表征口服中药后人/动物血清中移行成分 ......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