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6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834419
基于新疆紫草转录组的对羟基苯甲酸香叶基转移酶(PGT)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2016年第8期
     4讨论

    长期以来,由于紫草素类化合物可观的药用及工业价值,作为其主要来源的紫草被过量采挖,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加之环境的恶化及人工种植难度大,导致紫草资源日渐减少。为了满足紫草素的市场需求,人们试图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生产,如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Terada等[16]首次完成对紫草素消旋体全合成以来,已有10多个研究组先后报道了紫草素的外消旋体、左旋或右旋异构体、以及紫草素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17]。但目前报道的合成方法大多合成路线长,收率较低或原料不易得、反应条件苛刻,不适于工业生产。除此之外,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日本与我国曾先后建立了紫草、新疆紫草和滇紫草的细胞培养体系,并对紫草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代谢酶和基因及其调控展开了全面研究[1820],以期通过筛选高产细胞系、改良培养基、调节外加物和外加条件及利用基因工程调控和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等方式提高细胞培养体系中紫草素类化合物的产量[21]。目前,该方法已在日本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可惜生产成本仍然很高。然而,微生物工程的兴起使人们再次看到了从根本上解决市场需求与资源保护矛盾的希望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42 字符